基于平面光极技术研究颤蚓生物扰动对水/沉积物体系中Cu2+迁移的影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水体沉积物是河流、湖泊等众多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作为底栖生物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并且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吸附作用。由于人类活动的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使自然水体受到污染,水体沉积物中日愈积累的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成分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且重金属在水中具有毒性,对附近的生物与环境造成危害。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附近的微环境中各项指标以及物质的迁移均具有一定的影响,而这些改变会影响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迁移。目前,测量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方法有许多,如微电极法,但缺少对生物扰动下,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实时原位检测的研究。本文以颤蚓作为扰动生物,取长春南湖表层沉积物作为采样点,以Cu2+为重金属代表,应用平面光极技术,参考已有方法制备性能良好的Cu2+传感膜,构建水/沉积物模拟体系,利用高分辨率的相机对其荧光图像进行采集,实时监测体系中重金属污染物Cu2+的二维分布情况,来研究水/沉积物模拟体系中重金属Cu2+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荧光探针ATA制备Cu2+平面传感膜,Cu2+传感膜最大激发波长为356 nm、最大发射波长为452 nm。响应时间较短(30 min)并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应用于实验体系中。平面光极技术所采集的图像经处理后可直观呈现Cu2+空间分布情况与转化规律,经14天连续监测发现,与无颤蚓扰动的体系相比,有颤蚓生物扰动的水/沉积物模拟体系中,实验初期,Cu2+主要集中在上覆水中,表层沉积物有少量Cu2+,深层沉积物中未出现Cu2+,随着颤蚓生物扰动作用时间的延长,沉积物中的Cu2+慢慢向下迁移,最终底层上覆水与表层沉积物中Cu2+浓度趋于均一。这些现象是由颤蚓扰动对沉积物产生的生物灌溉作用、搬运作用和再悬浮作用等物理混合作用引起的,且颤蚓的扰动作用改变了体系中溶解氧的微环境参数,间接影响了体系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因此以及颤蚓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生物化学因素对铜离子的迁移也有影响。且颤蚓密度越大,Cu2+向下迁移速度越快,达到动态平衡时间越短;在相同的扰动时间下,生物密度越大,体系中沉积物Cu2+向下迁移距离越深。颤蚓的扰动作用使沉积物变得疏松,增加了沉积物的孔隙,促进了金属浓度较高的上覆水向沉积物中迁移,且颤蚓其本身的新陈代谢作用会引起体系中pH、DO等微环境参数的变化,间接影响重金属的浓度。颤蚓在沉积物与上覆水界面处的扰动作用随颤蚓密度的增大而增强,密度越大,扰动影响越强,沉积物界面及深层沉积物的扰动作用增强,加快了重金属向沉积物的迁移作用。本研究有助于研究水沉积物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
其他文献
大气降雨后导排不良是威胁生活垃圾填埋场结构安全的一大隐患,垃圾填埋堆体上方存在的大量积水也是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增加的潜在源头。强化封场系统导排性能的研究是保证生活
引言说近几年来我们对所渭不发达现象的认识已有很大的进步,未免有点象老生常谈了。过去三、四十年中有关发展问题的大量著作无疑加深了我们在理论上和经验上对不发达问题的
在石油的开采和冶炼的工程中,需要用到很多的机械加工辅助设备,由于这些设备所处工作环境恶劣以及保养不周等,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腐蚀现象。
对认识中的错误 ,应该从主体、客体以及认识过程本身三个方面去分析和研究。错误难免的观点并不是引导人们去犯错误 ,恰恰相反 ,正是为了引导人们去寻求真理 ,避免和克服错误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预测因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且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30%的患者373例,其中明确
在分析遵义市桂花苗木基地根腐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选择适宜圃地,加强栽培管理,药剂浸根及根际注药等具体的防治方法。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
本文以7种中东原油和13种非中东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GC-FID法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并探讨了风化对原油正构烷烃分布及诊断比值的影响。再通过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建模参数,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前,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被广泛地应用于评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但需要以建立了拓扑关系的道路交通数据为基础,在实际可达性研究中获取最新道路网络数据存在一定困难
教务管理系统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系统。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管理系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教务系统建设与运行方式,以理念为先导指导系统的建设,实现跨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