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隐喻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互补性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隐喻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分别为系统功能语法和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韩礼德只是从语法的角度来研究自然语言错综复杂的人际隐喻,而言语行为理论又仅仅局限于对一些具体的言语行为的细致阐释,因此两种理论都分别存在着优势和不足之处。本文认为人际隐喻理论与言语行为理论是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得以进一步完善。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提出,后由塞尔(J.R.Searle)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韩礼德的人际隐喻是通过情态和语气两个系统表达的,因此又分为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对人际隐喻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简要介绍是本文第二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三章从哲学、研究对象、言语即行为等方面探讨了韩礼德的人际隐喻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的互补基础。言语行为理论和人际隐喻理论之间的共性之处最终可以追溯到它们共同的语言哲学根据。奥斯汀和塞尔从哲学的角度论证了语言和世界/现实的紧密联系,并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韩礼德所提出的语法隐喻概念从语言学的层面(而不再是仅仅从抽象的哲学层面上)诊释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他们都认为,意义是语言、世界与思维(人)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结果。人际隐喻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都以语言的使用为研究对象,着重解释形式与功能不一致的语言现象。此外,这两种理论都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方式,语言理论是一种行为理论。这是本文探讨的第三个互补基础。 第四章首先讨论了言语行为理论在研究角度方面对人际隐喻理论的补充,然后具体阐释了两者在研究方法、对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的解释以及功能这三个方面的互补。言语行为理论能够既重视说话人的会话意图,又重视听话人对话语的理解,因此比人际隐喻理论更为全面。首先,在研究方法方面,人际隐喻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是截然不同的。韩礼德的理论是一种从宏观角度出发的抽象理论,而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微观角度研究语言应用的具体理论。两者虽各有所长,但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其次,在解释以言行事方面,运用言语行为理论能够解决一些系统功能语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韩礼德只着重于从语法上判断和解释人际隐喻并没有从特定的语境方面来解释说话人的会话意图。最后在言语功能方面,系统功能语法中所说的功能主要指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研究重点在于这三大功能是怎样由社会因素决定并体现为一定的词汇语法系统,而语法隐喻则产生于该体现过程,所以严格地说语法隐喻仍隶属于语法范畴。相对而言,语用学中所说的功能主要指具体的语境下言语的功能,不属于语法范畴。第五章讨论了在文学作品和实际运用中,人际隐喻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在研究方法、解释以言行事和言语功能三个方面的互补性和可行性。 本文最后一章,即第六章,总结全文。指出这两种理论应该取长补短,实现真正的沟通与对话。
其他文献
学位
自20世纪90年代起,跨国主义已成为世界移民研究的一个新角度。与美国的其他移民一样,华人也一直与自己的母国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跨国联系。 当今,包括华人移民在内的亚裔已成为
本文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对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功能对等进行了研究。文章从意义,风格,文化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在译文中根据儿童文学的特点实现儿童文学翻译的功能对等
幽默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幽默的理论研究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随着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学者们对幽默的研究也不断深化,延伸到包括修辞学在内的许多领域。 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