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和经济结构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促进了化肥、农机具的使用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了技术和资本的回流,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然而,这种带有选择性特征的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村从业人员的结构特征,给我国传统农业的改造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这种转移究竟对我国农业生产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将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本文在贾半森和罗提出的农业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的理论模型。依据人力资本在城乡部门收益率的不同将劳动力转移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下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表明就当前我国农村还处于劳动力人力资本初始积累的这一特定阶段而言,劳动力的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是极为有限的。然而随着选择性转移的持续推进,随着现代农业技术对人力资本敏感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将进一步凸显。随后,参照贾半森和罗提出的农业生产函数,以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和甘肃省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证研究,计量检验结果同样证实了我们前面的判断。结论表明:二十多年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不可或缺的主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在选择性转移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非但没有被拖累,反而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粮食生产更是屡创新高。这说明过去二十多年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是正确的。然而化肥、农药等非人力资本偏态技术应用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已经耗尽,机械化、节水灌溉技术等人力资本偏态技术即将成为未来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技术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现代化生产所必需的人力资本短缺的问题势必会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瓶颈。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笔者对选择性转移背景下现代农业将如何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展望,同时对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指出我国既要大力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同时也要防止农村高素质人才不必要的流失,以防阻滞农业生产的发展。具体到政府应该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1.把提高农业人力资本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2.发展农村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3.提高农业技术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