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udy5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属于眩晕病的一种,是最常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之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能采用了众多盲目检查措施,花费大量医疗费用却难以明确诊断,更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同时,眩晕的频繁发作使患者的生活范围缩小,精神压力加大,限制了病人的活动范围。因此正确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对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法复位短期疗效高,但存在着易复发等缺点。如何降低手法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率,提高长期疗效,是我们临床应该关注的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手法复位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患者复发。目的通过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探讨降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率的治疗途径。方法本研究共收集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一个疗程内,治疗组给予手法复位及中医辩证治疗,第1天予手法复位,10天内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其中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2例,给予Epley复位法治疗,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例,给予Barbecue翻滚法进行复位治疗。在第二天和第10天,评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并在三个月内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28例患者中,22例为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6例为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中治疗组14例,采用手法复位法及中药辩证论治,对照组14例,采用手法复位法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疗效比较,治疗1天后,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78.57%。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出,有效率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0天后复查,治疗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86%、71.43%,复发率分别为7.14%、57.14%。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出,有效率上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个月复查情况:治疗组复发率为14.29%,对照组复发率为85.71%。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出,有效率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手法复位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其他文献
<正>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回顾农业保险的政策变化和农业保险的巨大变化,令人心潮澎湃。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就开展过农业保险的试验。20世纪50年代,为了帮助农民迅速恢
比较文学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法国学派注重事实考证的文学外部研究,美国学派侧重于审美批评的文学内部研究,但是美法学派之间的争论在于文学研究范式的差别。争论的过程中两派
本文借鉴现有的品牌管理、战略管理等理论基础,使用市场定位工具模型,以乐华陶瓷公司品牌战略为研究对象,从营销环境分析入手,针对乐华陶瓷公司确定品牌战略目标,然后进行品
[目的]通过脑状态监测仪(CSM)、临床指标(GCS、BP、SO2%等)、生化(NSE)指标监测,分析脑复苏过程中早期甚至超早期高压氧ICU单元在急重型脑损害昏迷患者促醒、复苏中的应用价
为实现三角高程测量内外业智能化,本文基于徕卡TM50测量机器人的三维变形监测软件和所开发的数据预处理软件,对实现智能化系统的软硬件结构组成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探讨了基于
背景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为最常见的前庭周围性眩晕之一,年发病率为约64/10万,但是,由于国内对该病的认识相对于国外而言较为滞后,而眩晕患者又常常根据自己对本病的认识而分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是机体在受到紧急、紧张或强烈的外界作用时所表现的一种应激反应,是以炎性糜烂、浅表溃疡及胃肠道出血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在应激状态下(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各种信息的“轮番轰炸”下,人们的注意力正在成为越来越稀缺的资源,可以说,谁拥有注意力,谁就拥有财富
儒学宗教性问题是在儒教传统没落的大背景下,近、现代中国人在追求现代性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遇到的时代问题。简单地说,儒学宗教性的问题就是儒学是不是宗教,有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 SU),又被称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acute erosive-hemorrhagic gastritis),是一种以炎性糜烂、浅表性溃疡及胃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应激性胃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