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以蒙古族作家布和德力格尔的长篇小说《青青的群山》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题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布和德力格尔(1944——)是蒙古族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杂文,评论等。长篇小说《青青的群山》是他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浓厚乡土色彩的小说,也是一部代表着当代蒙古族小说创作水平的优秀作品。作品以90万字的篇幅分上下两部,以“文革”和“改革开放”两大主题书写科尔沁草原上发生的传奇故事。从文学类型的视角来看,它涉及“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生态文学”,“乡土文学”等领域,反映特定时期的科尔沁地区人民生活,历史变迁,民俗民风,生存境况,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作家运用富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活态语言进行这都长篇巨制的创作,开创了多种新的写作模式和方法,积极推进了蒙古族小说创作发展的进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文艺学理论和语言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对《青青的群山》这部长篇小说进行深入而细化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作家这部代表作的多方面多视角的研究,以小见大力求梳理出作家的创作的主题思想的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语言文字的运用,结构布局的设计特色,以及他的艺术创作特色对蒙古族小说创作手法作出的新的有意义的贡献。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组成。正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主要就布和德力格尔及其作品《青青的群山》做一简单的介绍,以及关于布和德力格尔的作品的研究现状,研究水平的介绍和说明。最后阐述了论文的的选题目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第一章《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故乡情结》,主要从三个小节“主题思想的内核——乡情与乡恋”,第一节里分两个部分,分析作品所展现的科尔沁生活的浓厚味道和科尔沁儿女们身上的科尔沁精神。“主题思想的启示录——‘伤痕’与新生”,这一小节分两部分,“伤痕”的具体写照和“伤痕”与新生活的对比。“主题思想的扩展——‘生态与发展’这个章节中分析生态意识和生态环境的被破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从乡土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生态文学等多个视角深度挖掘作品内容。第二章《多层次梯形的形象体系》,这一章分两节,第一节主要分析作品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主人公吉博呼郎是梯形形象体系中的最顶层的人物形象,再下一层是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两大阵营中的几个典型形象,还具体分析了几位老人,小孩,中青年的典型形象。第二节分三个大块研究分析了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具体来说就是,直接叙述法,间接叙述法,个性化的对话中塑造人物的方法。第三章《地方特色的语言风格》,这一章节做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和探讨。科尔沁地区的语言具有很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作品中作家汲取地方方言的精华,在标准蒙古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地方的富有地域特色的语言运用其中,使得作品更具乡土特色和地方特点。第一节主要研究了作家的科尔沁风格的语言特色及独特的叙事方式。从科尔沁独特方言,独特的谚语熟语,融汇在蒙古语中的汉语及标准蒙古语和方言的结合运用来进行研究。第二节主要分析了作者运用多种叙述方式,讲述故事和铺展情节的特色。作品把东部蒙古族,也就是科尔沁蒙古族常常吟唱的民歌,好来宝有机的结合到作品中,来升华作品人物形象特色,提高叙述技巧。第四章《独具匠心的结构布局》,这部长篇小说洋洋九十万字,分上下两部,但作家的大手笔的结构布局使得作品非常紧凑,严谨。第一节主要研究作者的以倒叙,插叙为主的结构方式。由倒叙的形式来组织故事,以插叙的方式交代背景,以主线索和副线索链接全故事情节的结构作品。第二节主要研究分析了作家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分析研究作品中的大量场景,故事,人物分析出作家多重的写作创作手法,包括写实主义,象征手法,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等等。结论部分主要总结归纳了本文中提出来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