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园林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对绿化、美化、彩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绿化植物已不能满足高标准的绿化要求,四季景观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快野生花卉的引种工作,利用野生花卉具有的花色斑斓、花形奇特、花期长、适应性强、有特殊的山林气息和自然色彩等特点,直接应用于城乡绿化及美化,已成为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 Andr),属鹿蹄草科(Pyrolaceae)植物,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瓣白色或粉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鹿蹄草兼其常绿、耐寒性强、耐阴、夏季开花等特点,恰恰是北方地区园林绿化急需的植物材料。前人对鹿蹄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利用及分布、分类等方面,而其栽培、繁育方面还未见有报道。本研究对鹿蹄草的适应性、组织培养、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今后鹿蹄草的栽培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适应性 从塞罕坝采回的鹿蹄草植株,一部分种植在花盆,置于室内,另一部分种植在室外林下阴湿处。据观察,种植在室内花盆中的鹿蹄草植株成活率很低;种植在林下阴湿环境中的鹿蹄草植株长势良好,能够正常开花,并能安全越冬,存活率为60%~70%,这说明鹿蹄草引种到当地是可行的。对当年鹿蹄草种子的发芽试验表明:不论是室温条件下还是用赤霉素预处理,都没有发芽,这说明鹿蹄草种子存在休眠现象。 2、组织培养 因鹿蹄草种子存在休眠现象,通常情况下当年的种子不能发芽。为了更快、更好的繁殖鹿蹄草植株,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繁殖试验。选择成熟植株的叶片、根状茎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已经掌握,用0.1%的升汞对鹿蹄草茎段的灭菌采用7min最佳,用0.1%的升汞对鹿蹄草叶片的灭菌采用5min最佳。 3、形态解剖学研究 用石蜡切片法对鹿蹄草的根状茎、叶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同时观察了其叶片表皮形态。结果表明:鹿蹄草的根状茎、叶片的解剖结构与其常绿抗寒的特性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鹿蹄草的叶片结构包括上、下表皮(各由一层细胞组成),叶肉组织及维管束(叶脉)。鹿蹄草叶片角质层非常发达,角质层是陆生植物体表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影响的屏障区,这也揭示了鹿蹄草能在塞罕坝上极端最低温度为-42.8℃的环境下仍能生存、繁衍的原因之一。叶肉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为均一的几乎等直径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叶片仅具一条主脉,侧脉分枝少,这说明机械组织不发达,属湿生叶的特征。另外,在叶脉中有维管束鞘分化,且其中含有叶绿体,根据这一结构特点,推测鹿蹄草很可能是C4植物,其它结构以及分子生物检测尚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