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蹄草引种研究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chenhau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园林事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对绿化、美化、彩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绿化植物已不能满足高标准的绿化要求,四季景观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加快野生花卉的引种工作,利用野生花卉具有的花色斑斓、花形奇特、花期长、适应性强、有特殊的山林气息和自然色彩等特点,直接应用于城乡绿化及美化,已成为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 Andr),属鹿蹄草科(Pyrolaceae)植物,为多年生常绿草本,花瓣白色或粉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鹿蹄草兼其常绿、耐寒性强、耐阴、夏季开花等特点,恰恰是北方地区园林绿化急需的植物材料。前人对鹿蹄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利用及分布、分类等方面,而其栽培、繁育方面还未见有报道。本研究对鹿蹄草的适应性、组织培养、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今后鹿蹄草的栽培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适应性 从塞罕坝采回的鹿蹄草植株,一部分种植在花盆,置于室内,另一部分种植在室外林下阴湿处。据观察,种植在室内花盆中的鹿蹄草植株成活率很低;种植在林下阴湿环境中的鹿蹄草植株长势良好,能够正常开花,并能安全越冬,存活率为60%~70%,这说明鹿蹄草引种到当地是可行的。对当年鹿蹄草种子的发芽试验表明:不论是室温条件下还是用赤霉素预处理,都没有发芽,这说明鹿蹄草种子存在休眠现象。 2、组织培养 因鹿蹄草种子存在休眠现象,通常情况下当年的种子不能发芽。为了更快、更好的繁殖鹿蹄草植株,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繁殖试验。选择成熟植株的叶片、根状茎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已经掌握,用0.1%的升汞对鹿蹄草茎段的灭菌采用7min最佳,用0.1%的升汞对鹿蹄草叶片的灭菌采用5min最佳。 3、形态解剖学研究 用石蜡切片法对鹿蹄草的根状茎、叶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同时观察了其叶片表皮形态。结果表明:鹿蹄草的根状茎、叶片的解剖结构与其常绿抗寒的特性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鹿蹄草的叶片结构包括上、下表皮(各由一层细胞组成),叶肉组织及维管束(叶脉)。鹿蹄草叶片角质层非常发达,角质层是陆生植物体表抵御外界不良环境影响的屏障区,这也揭示了鹿蹄草能在塞罕坝上极端最低温度为-42.8℃的环境下仍能生存、繁衍的原因之一。叶肉无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分化,为均一的几乎等直径的薄壁细胞所组成。叶片仅具一条主脉,侧脉分枝少,这说明机械组织不发达,属湿生叶的特征。另外,在叶脉中有维管束鞘分化,且其中含有叶绿体,根据这一结构特点,推测鹿蹄草很可能是C4植物,其它结构以及分子生物检测尚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分析了有关九年级化学"溶液"的教研类文献,提出以氢氧化钠为教学主线,在知识之间进行整体性联通,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将多渠道信息融入原有的认知体
目的:探讨MEX3C基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小鼠卵泡发育和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影响,明确卵巢颗粒细胞中MEX3C基因与IGF-1R的关系,阐明MEX3C基因介导IGF-1对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将雌性C57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IGF-1组。连续7d尾静脉注射IGF-1,HE染色观察卵泡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表达。
昆虫的蜕皮变态由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协同调控。在昆虫变态期,高浓度的20E引发幼虫器官程序性死亡,其机制是20E引发的二次级联反应,凋亡相关蛋白的大量表达和活化。
居住福祉是社会福祉重要的内容。居住福祉是居住所需要的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资源,同时涉及居住活动相关的经济因素、安全因素、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居住福祉不仅包括了
1974年11月,位于衢县王家公社[1]瓜园村的一处双穴砖室古墓葬被发掘,墓中出土了一批玉器、瓷器、金银器、铜器、墓志等珍贵文物。经专家考证,该古墓葬年代为南宋咸淳十年(公元
多年来甘草饮片都是经过二次加工完成的,即由产地收购站将收购的鲜草加工成一定规格的条草,晾干、打包,调运各地。临床应用前,再进行二次加工,浸泡至八成透以上,捞出润透,切
期刊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和传统家庭趋于小型化,健康养老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宏观的定性分析与微观的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构建我国社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低剂量缩宫素促进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住院待产的126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3例行单纯缩宫素治疗,研究组63例行中药汤剂联合低剂
本文详细分析了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本思路 ,认为其历史哲学既是西方哲学传统的传承 ,又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表现。因而将历史提高到世界历史的高度 ,将其看作为其自身矛盾
模型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不同模型对学生关于同一概念的认知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以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章节为载体,设计了可以观测模型素材差异对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