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1888-1953)被公认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和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曾先后四次获得普利策奖并于193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戏剧史上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戏剧家。他一生有近50部作品,悲剧作品贯穿了他整个创作生涯。他一直坚持探索普通人的命运及其精神世界,《天边外》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该剧创作于1918年,1920年搬上舞台,是奥尼尔早期比较成熟的一部作品。该剧不仅是其成名作,更为他赢得了第一个普利策奖,标志着他的创作生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也奠定了他在美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一上演即受到了国内外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现有的研究角度大多集中在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悲剧理论、原型理论、女性主义等方面,因此本论文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为切入点,对该剧进行重新解读,从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此剧悲剧的成因。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被广泛用于文学批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健全的人格必须是这三部分的协调统一;如果这三种人格结构不能协调发展将会导致人格发展的异常,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本论文旨在运用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理论分析剧中的三位主人公--露丝、安德鲁、罗伯特,探讨其各自人生悲剧产生的原因。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四个章节和结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奥尼尔及其主要作品、《天边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第一章通过分析露丝的言行及心理,说明她是一个爱幻想,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的现状,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的人,是一个只靠“快乐原则”行事的女人,是一个受“本我”驱动的人。第二章分析精明、世故的机会主义者安德鲁。一方面,他受“自我”人格的主宰,他有能力在困境中调节自己,把握机会;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他深深地迷失在“自我”之中,迷失在金钱之中。第三章分析剧本的主人公罗伯特,他是最具悲剧性的一个人物。他处处表现出“超我”的精神,是道德的化身。为了露丝和家人一味地牺牲自己的梦想,并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不愿意接受哥哥的帮助,一直在苦苦坚持。他虽然总是在牺牲自己,但始终没有得到命运的眷顾,带着未竟的天边外的梦想离开了人世。第四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悲剧产生的原因。露丝完全被“本我”操纵,安德鲁迷失在“自我”之中,罗伯特成了“超我”的囚徒。总的来说,他们的人格特征都是不健全的。三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导致了他们各自人生的悲剧,也导致了整个家庭的悲剧。结语指出该剧对现代人的启示。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很容易受一些不现实幻想的诱惑,从而使自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归属,无可避免地导致悲剧的发生。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拥有健康的人格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