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文《乐圃余稿》研究及注释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长文(1040-1098),字伯原,号乐圃先生,江苏苏州人。为人清正和善,文学艺术造诣高。《乐圃余稿》是朱长文的文集,其中载有朱长文的部分诗歌、文章作品,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与文学价值。现中外学界对《乐圃余稿》的研究甚少,所以本文将对其做系统性的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上编文学研究部分和下编文本注释部分。
  上编文学研究部分。通过对朱长文家世、生平、著述概括梳理,以考察其人。对《乐圃余稿》从文集版本、内容研究出发,探讨其文集整体风貌。《乐圃余稿》诗歌多为交游应酬所作,题材日常化,善用典故;文章实用性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整体言辞简练,不堆砌辞藻,情感积极。朱长文生活在政治党争激烈的北宋中期,但他不属于任何一个阵营,具有强烈的“中间性”特质。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对进退之事不困于心,有着积极的隐逸观和乐观旷达的人生观。朱长文得到苏轼的赏识,具有一些交往,其作品对深化苏轼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下编文本注释部分。以明代抄本为底本,参校康熙壬辰朱岳寿刻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对文集中的典故、人物、疑难字词等内容进行注释。
  通过上述综合研究,力求对朱长文及其《乐圃余稿》有更客观、系统的理解,丰富对北宋士大夫文化的认识。同时,对朱长文及其相关研究亦有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监狱行刑的角度对减刑制度展开探讨,提出了减刑的概念,阐述了减刑制度的意义,从实然的角度,客观分析了我国监狱行刑的现状,从权力分配角度论述了法院裁判权对减刑权的主导作用,说明了裁判权应对行刑权运行领域进行普遍且有效地涉入,指出裁判权涉问行刑权应走亲和社会之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改善当今行刑模式,提出了关于减刑制度完善的几个建议。
学位
本文旨在剖析资格刑存在的价值与作用,深入了解大陆法系国家资格刑制度的现状及其特点,对于我国资格刑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完善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区分了名誉刑、权利刑、能力刑与资格刑这些称谓之间的差别,从而明确资格刑的概念;通过分析资格刑的历史演进过程,说明资格刑制度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历史上大致可被区分为以耻辱犯罪人为主要内容的耻辱刑、将耻辱刑与肉刑或劳役刑相结合而成的复合刑及以剥夺犯罪人一定权利
学位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70后”作家的优秀代表,田耳的小说创作风格鲜明,言语诙谐,表现底层生活的能力优越,充斥着大量不动声色的机智幽默。近年来,田耳保持着进取的文学自觉,坚持对语言趣味的坚守和对小说形式的探索,获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拟从田耳小说创作观、闲笔妙用、文学戏仿、内蕴的意象隐喻、仪式书写、绰号及生词僻字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对田耳小说创作特征进行阐述与论证,意在补前人之不足。文章分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
学位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场先锋文学的浪潮,推出了一系列卓有成就的作家,而余华就位列其间。自此以后,余华每篇作品问世,皆成为文坛热议的对象。可以说,余华是当下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先锋时期,余华在《虚伪的作品》中提出了“真实”的观念,这为阐释余华先锋时期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它也为理解整个先锋作家群的思想提供了重要切入口。而后,当先锋思潮开始退潮,“真实”却依旧是余华重要的关切点,只不过这时,余华
学位
新世纪以来,社会文化消费随着经济蓬勃趋势迅速发展,泛娱乐产业在融通共生、联结创新的基础上,将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IP”实现价值开发联动和资源优化培育并重。网络文学IP在影视改编领域频现佳作,广受好评,为创作——改编——生产的全产业链形成过程持续供给勃勃活力。本文以阿耐创作的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所产生的一系列“热”现象为蓝本,从三个角度对小说向电视剧的成功转场进行考察,试图剖析现象产生的原因。首先从分
凡一平作为广西文学与影视两栖的壮族作家,当前学界以研究他的中长篇小说为主,研究点大都集中在小说人物、精神内核、创作特色三大方面,而关于小说的影视改编研究是近年新起的研究点,虽有不少论文成果,但相对零散,仍少有人结合文学与影视层面进行系统、整体的研究。本文的论旨由此生发。在审美娱乐化、大众化、市场化的多元文学背景下,大众对文学的认知方式已然发生改变,小说的影视改编化日渐成为人们接触、认知文学作品的重
学位
《我的幼年》自一九二九年由上海光华书局发行初版本到一九九二年《郭沫若全集》问世,文本在六十余年里经过多次修改,出现了不少的版本变迁。作为郭沫若第一部自传性散文,《我的幼年》不仅记录了郭沫若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历史变革。在版本变迁中,时代因素和郭沫若自我身份定位的变化对文本修改的影响皆得以体现。本文将《我的幼年》重要版本进行分类研究,为研究郭沫若《我的幼年》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分
阮籍诗文尤其是八十二首《咏怀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作品的主旨“遥深”,历代学者试图探究其作品真实意图的研究不在少数。阮籍作品中用典这一现象学界关注较少,缺乏系统整理研究。因此本文将分三个章节对阮籍作品用典进行阐述。绪论部分主要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目的与方法,阮籍作品的研究综述,以及本文所涉典故的入选标准,为下文的分析论述打好基础。第一章主要研究阮籍作品中的事典,将阮籍作品中
学位
朱骏声为《说文》四大家之一,他在文字学、训诂学和音韵学方面有着重要贡献。最能体现他成就的着作是其代表作《说文通训定声》。该书由三部分构成:“说文”、“通训”、“定声”,本文重点关注“定声”部分,卽朱骏声的上古音研究情况。对上古音进行研究,可以从中发现其蕴含的古韵思想。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重点描写朱骏声的古韵归部及古今语音对应关系。朱氏分古韵为十八部,若把入声计算在内,则为二十八
以广西河池市龙岸镇的三支客家方言为研究对象,从共时描写和接触演变的角度分析龙岸客家话的语法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描写龙岸客家话参考语法,总结龙岸客家话语法特点,分析龙岸客家话语法接触演变现象。文章共八章。第一章综述广西客家语法的相关研究成果,简介龙岸镇语言概况、龙岸客家音系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章介绍龙岸客家话的词缀,并从构词法和构形法两方面分析龙岸客家的重叠式。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