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承包责任制在改革之初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了土地兼业化经营和粗放经营等现象,使我国农业陷入了“小规模、高成本、高价格、低竞争力”的困境。只有变革土地经营制度,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才能突破小规模、零散经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适度规模经营应运而生。农地规模经营成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09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在有条件的地方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市场环境”的要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返哺农业”的东风,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向农村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两个反哺”新理念,并实地走访调查河西走廊区目前已存在的“两个反哺”发展现象,概括总结其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资金配置模式,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分析农地规模经营意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地规模经营,保障农业生产的对策。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⑴“两个反哺”是促进和吸引城市高素质人力资源、闲散资金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到农村,与农村土地结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过程。“两个反哺”目前是一种政策,可进一步发展成一种农村发展的理论体系或促进城乡统筹的发展模式。⑵通过调查发现,河西走廊目前存在的“两个反哺”发展现象主要表现为:以张掖制种玉米生产、蔬菜制种、食品加工、蔬菜销售为代表的企业资本下乡并且与农户土地结合的规模经营模式;以敦煌葡萄、瓜州甜瓜生产为代表的高科技人才下乡支持农民规模经营模式;以山丹双孢菇、洋芋、油葵、洋葱种植为代表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模式。⑶调查发现,目前河西走廊虽然规模经营发展势头较好,但87.4%的耕地仍以传统的零散经营为主。而农地规模经营中,存在人力资源总体素质较低、规模经营缺乏资金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老龄化、女性化问题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缺乏支农资金,一些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差,发展后劲不足,农村金融缺乏农村信用机制。传统的农地经营,撂荒及隐性撂荒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农业生产效益低。⑷通过规模经营意愿调查分析,农业经营者妇女化和老龄化、较高的非农收入比例、优惠政策、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是农地规模经营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两个反哺”理念为指导,提出了促进农地流转以发展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者素质、引进科技人才以优化农村人力资源,扩大融资渠道以保障金融支撑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