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旅游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i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湄洲岛是我国较早进行旅游开发的海岛之一,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妈祖信仰的发源地,每年都有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旅游业的发展逐渐使湄洲岛从一个无人知晓的荒凉小岛变成了今天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本文即对湄洲岛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历程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探寻两者间的时空关联,深入挖掘两者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为实现良性互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此基础卜分析湄洲岛目前的发展困境,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并为其他海岛乡镇旅游业的发展及新型城镇化的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湄洲岛的基本情况,其次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对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概括,最后提出全文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为基础理论和研究综述。对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寻找相关理论为论文后续的研究作支撑,梳理、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构建初步的认识。  第三章分析发展现状。以湄洲岛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论述其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总结各阶段发展特征,对当地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地论述与评价。  第四章研究互动关系及机制。通过基于单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回归分析,探究湄洲岛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之间的相关性。立足于岛内空间,运用ArcGIS软件实现湄洲岛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可视化,对比两者的空间分异情况,并挖掘其内在联系。进一步分析湄洲岛旅游业与城镇化间的相互作用,提取出相关的影响因素,探究其互动发展机制。  第五章探索良性互动发展路径。针对目前旅游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两者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总结湄洲岛的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提出适宜于海岛乡镇的发展思路,以此升华本文的研究价值。  笫六章为结论。对本文中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其他文献
我们正站在机器时代与数字时代的交叉口,当今社会,商品和信息的泛滥,使我们不能像机器时代那样,成功地把理想中的生活铸造成清晰的视觉图像.可是,在建筑和设计领域,不管我们
建筑技术、自动化技术与IT技术的相互融合,产生了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伴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建筑中的突发事件也是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突发事件的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风能可以显著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耗,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传统能源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在风力资源丰富地区,探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带来了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而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是从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入手,生态用地的布局是在建设用地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无法从整个区
现存江南宋元以来木构建筑遗构甚少,仅存宁波保国寺大殿等几座,这是认识研究宋元江南建筑最为直观的资料。但究竟数量有限,不能代表当时所有建筑类型的式样特征,更不能全然体现江
文章以侗族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贵州省、广西省侗族聚居区现存的实例,以此作为为研究依据,并以侗民族的历史文化与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贯穿的线索,对侗族从村寨到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问题逐渐突现出来,不论是从城市整体发展还是从城中村自身发展来看,城中村目前的存在形式有其严重弊端,如果不加以改造,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各
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因此,包豪斯在建筑设计乃至工业发展的长河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长久以来,现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乡土建筑的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个别的民居研究到乡土聚落整体研究的过程。迄今为止,我国乡土建筑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方向。然而,由
北京旧城传统居住空间的衰败是由于经济、政策等多重因素引发的社会、文化综合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不能脱离城市、社会和历史背景,从空间上旧城不应以保护划界的方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