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网络UCG和USP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借助网络获取知识,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治愈系文化也越来越为国人所熟知。日本的电影、电视、动漫产品以及音乐中都大量的包含有治愈系文化的元素。1990年在日本学者上田纪行所著的传播类著作《觉醒的网络》中,首次提出了“治愈系”的解释及相关概念的辨析,这是该词首次被提及其现代用法。书中提出“因某种原因从地域社会和群体被孤立出来的人再次回到原有社群,借此为目的的音乐、戏剧、文学、绘本等重新构筑精神网络即为‘治愈’”。“治愈系”得到广泛传播与素有日本音乐教父之称的坂本龙一在1999年所发行的专辑《Bttb》大获成功不无关系,正是因为专辑中时而灵动跳跃,时而舒缓轻柔的曲调风格使得“治愈系”在日本形成一股热潮。2000年日本综合出版社之一的小学馆则出版了以粉领女性为主要读者的《Oggi》,并首次提到了“治愈系男子”的概念。治愈系在日本的出现最终还是归结于人们对于高压快节奏下都市生活的反抗,日本泡沫经济使本就艰辛的生活更遇巨变。治愈系文化的出现就是对“激进”的日本社会带给都市人群日常生活巨大压力的一种释放,是享受生活、放松压力的一种方式。从治愈系音乐教父坂本龙一开始,治愈系文化使得严谨而刻板的日本社会有了转变生活方式的一种契机。治愈系影视作品在形式系统中以其碎片化叙事和因果式线性叙述结构使得故事情节较为简洁舒缓;在风格系统中则以独特的场面调度、声音系统和场景设定形成治愈系影视作品的特殊风格。最后,作为日本特有的治愈系作品,其中无处不在的物哀美学思想和特殊的表达技巧使得此类作品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片中所包含的对于剧中人物和观众的双重治愈感以及结尾较为完满的团圆结局都使得它的出现大受欢迎。由此,这种发端于音乐而几乎流行于所有艺术形式的治愈系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对于日本治愈系影视作品而言,其仪式感存在于影片的形式系统和风格系统两个部分。在形式上,叙事由主角被地域社会或群体的孤立开始,经由一系列的情节发展,结尾主角在重新构筑新的精神网络中得到大团圆而结束;在风格上,治愈系影视作品中大量存在的日本神道教神社,和式庭院、樱花等代表日本的传统文化元素。治愈系影视作品将主角的生活场景和传统元素紧密的结合起来,在“杂种”形的社会背景之下表达独特的日本社会形态,形成日本独有的治愈系电影。本文将以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形式与风格理论”为研究治愈系影视作品的主要框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大卫·波德维尔作为电影理论学家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研究后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目前学界关于其理论的部分探讨和普遍接受程度。并从波德维尔的电影理论出发,来重点分析“影视作品中形式的期待与情感”、“影视作品形式中建立关系的原则”、“叙事是一种形式”、“影视作品形式中特定技巧的选择形成风格”四部分。第二章开始分析治愈系影视作品的形式系统,认为其形式系统应该包括叙事结构原则在内的三个部分。第三章则分析治愈系影视作品的风格系统,风格系统中最主要的构成应该包括“镜头语言与剪辑技巧”、“声音系统”、“人物塑造与场景设定”三部分。最后,在第四章中,笔者认为治愈系电影中主要的文化内涵应该包括以“神道教与仪式表达”、“时代主题与成长共性”、“创伤记忆与变形玩偶”等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