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证券市场十几年的发展中,担保作为上市公司正常的融资手段,曾为上市公司方便、快捷地获得银行资金以及对金融机构利益的保障产生了积极地作用。上市公司的担保行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99年“棱光事件”的爆发,使上市公司的担保问题浮出水面,引起了投资者和监管层的高度关注。此后,上市公司的担保问题不断暴露:一方面违规担保现象严重,金额巨大,形式复杂多变,区域化特征明显;另一方面担保信息的透明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干扰了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决策,导致巨大利益损失。因此,证监会从2000年开始接连发布了三个规范上市公司担保行为及担保信息披露的通知,并不断修订年报准则、招股说明书等一系列相关规定,然而上市公司的违规担保行为似乎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担保信息披露问题依然严重。2006年公布的2005年上交所年报事后审核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风险严重,共计有54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金额超过其净资产的50%,15家公司比例超过100%,20家公司已经资不抵债。部分公司对重大担保合同未及时履行临时公告义务,仅通过定期报告的方式披露,披露内容简单化、形式化。因此,如何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息的披露,控制担保风险成为监管层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对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呈现的特点,以及披露对外担保信息的意义。综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研究思路,以及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对外担保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强制信息披露理论及会计目标决策有用理论分别对对外担保信息披露进行理论阐述。
第三部分:国内外对外担保信息披露研究回顾。对国内外对外担保及信息披露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阐述,简要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对担保信息披露的监管要求,详细分析了几年来我国关于规范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的政策演进过程,以及目前监管的政策体系。
第四部分: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息披露的现状。首先整理了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的行政处罚公告和证交所的公开谴责决定,说明上市公司因违规披露担保信息而被惩罚的现象十分严重,担保信息披露的状况不容乐观。在此基础上,指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息披露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完全不披露、不及时披露、不充分披露。并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法律法规三个角度对担保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第五部分:完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息披露的建议。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过程的分析,指出影响担保信息披露质量的四个主体是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信息需求者。本文从这四个主体展开讨论,提出完善担保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有效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培育理性的信息需求群体,促进担保信息披露。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国内研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息披露的文献并不多,对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法规也缺乏系统的梳理,为弥补这一缺陷,本文对几年来关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全面整理,揭示了法律法规的动态演进过程。
前人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信息披露的研究多以理论分析为主,本文力求用数据说话,统计分析了几年来证监会关于担保信息披露的行政处罚公告和证交所的公开谴责决定,对文章提出的问题、原因、完善建议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和案例支持。
本文的研究不足在于:
由于担保信息披露属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组成部分,在提出完善担保信息披露的政策建议时,难免具有普遍性,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笔者将在日后的研究中继续思考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