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_0008082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45-5p靶向YTHDF2调节脓毒性休克大鼠心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5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脓毒症因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而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其中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更为常见。伴有心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具有不良的预后。当脓毒症发生代谢异常和循环障碍时,即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更高,与病死率增加独立相关。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迫切需要探寻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降低重症病人的病死率。然而,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与细胞因子抑制作用、细胞凋亡、能量代谢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目前认为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状RNA(circRNA)是一类新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当前体mRNA成熟时,由外显子或内含子反向剪接而成的闭合连续环状结构。CircRNA分布广泛,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具有不同的表达,因其环状结构而具有高度的稳定性。CircRNA在多种生命过程中具有潜在基因调控的作用。许多cir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异常表达,参与细胞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节。为了探究circRNA是否在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中发挥作用,我们以脓毒性休克大鼠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转录组测序结果为基础,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进一步研究差异表达的circ_0008082在脓毒性休克大鼠心功能障碍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我们以本课题组前期脓毒性休克大鼠(6只)和对照组大鼠(6只)心肌组织全转录组测序结果为基础,采用生物信息学计算方法,筛选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的circRNA、miRNA和mRNA,构建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相关circRNA介导的ceRNA调控网络。采用大鼠腹腔注射LPS(20mg/kg)的方法构建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模型。LPS注射后的12小时留取大鼠左室心肌组织及血浆。通过H&E染色明确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情况。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浆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心肌细胞损伤标志物(CKMB、c Tn I)表达水平。使用q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TUNEL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上述实验证明模型建立成功后,应用qRT-PCR方法在大鼠心肌组织验证环状RNA测序结果的准确性。使用LPS(10μg/m L)诱导H9c2大鼠心肌细胞构建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体外模型。将部分差异表达的circRNAs在细胞水平进行验证,筛选出circ_0008082。使用sanger测序、R Nase R消化、聚合引物和发散引物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实验方法,证明circ_0008082是环状RNA。设计circ_0008082特异性探针,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明确circ_0008082的细胞定位。根据生物信息学构建的ceRNA调控网络,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实验验证与circ_0008082能够结合的miRNA及与miRNA能够结合的mRNA,进一步通过对基因的敲减和过表达,获得circ_0008082介导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轴,并在细胞水平进行功能研究。通过ELISA实验方法评估心肌细胞的炎症损伤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心肌细胞的凋亡水平。应用免疫印迹法分析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1.通过对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分析,筛选出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差异表达的circRNA共有19个,其中上调的circRNA有12个,下调的circRNA有7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63个,其中上调的miRNA有50个,下调的miRNA有13个。差异表达的mRNA共有1591个,其中上调的mRNA有937个,下调的mRNA有654个。通过构建ceRNA调控网络,我们筛选出与脓毒性休克大鼠心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其中包含11个circRNA,21个miRNA,41个mRNA。2.我们使用LPS成功构建了大鼠脓毒性休克模型,在腹腔注射LPS后的2小时左右,大鼠的血压开始下降,并且下降水平可稳定持续至12小时。H&E染色可见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浆淡染,心肌细胞水肿、溶解、坏死,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清炎性生物标志物(TNF-α、IL-1β、IL-6)明显升高,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c Tn I、CK-MB)明显升高。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TUNEL染色显示凋亡率明显增加,心肌组织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大鼠心肌组织验证差异表达的circRNA,与测序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3.将心肌组织验证的差异表达的circRNA,在H9c2大鼠心肌细胞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irc_0008082在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在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一致。通过Sanger测序证实了circ_0008082的成环剪接位点,结果与预测环化位点的序列完全一致。我们分别以cDNA和基因组DNA(g DNA)为模板,使用聚合引物和发散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显示cDNA中聚合引物和发散引物均存在产物,而g DNA中仅在聚合引物中存在扩增产物。在RNase R处理下,circ_0008082由于其共价闭环结构而不能被RNase R降解。FISH结果显示circ_0008082主要定位在细胞质。通过敲减和过表达circ_0008082,显示circ_0008082促进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炎症损伤和凋亡。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实验证明circ_0008082与miR-145-5p、miR-145-5p与YTHDF2能够靶向结合。circ_0008082与miR-145-5p、miR-145-5p与YTHDF2具有负向调控关系,circ_0008082与YTHDF2具有正向调控关系。miR-145-5p在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和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YTHDF2的表达呈现高水平。功能实验证明miR-145-5p和YTHDF2均参与了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结论:1.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miRNA和mRNA,成功构建了ceRNA调控网络,预示这些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的非编码RNA能够在脓毒性休克大鼠心功能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环状RNA的验证,说明测序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性。2.Circ_0008082在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和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是真实存在的环状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在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中能够促进细胞的炎症损伤和凋亡。3.miR-145-5p在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和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在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中抑制细胞的炎症损伤和凋亡。4.YTHDF2在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组织和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敲减YTHDF2能够有效抑制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炎症损伤和凋亡。5.Circ_0008082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45-5p靶向调节YTHDF2促进LPS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的炎症损伤和凋亡。我们发现一个新的circRNA,circ_0008082,阐明了其在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为其成为脓毒性休克心功能障碍潜在的诊断和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成人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预后极差。目前,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胶质瘤的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接受手术治疗的胶质瘤呈现高复发的现象,而且预后也极差。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的平均生存期在诊断后仅约15个月。赖氨酰氧化酶(LOX)家族的蛋白质是分泌型的氨基氧化酶,该家族成员的共同功能是能共价交联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该项功能
研究背景: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近25年中发病率约增加2倍,目前在临床恶性肿瘤中占1%。甲状腺癌的常见病理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甲状腺癌发病率的显著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增加所导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类型,占80%-85%。目前PTC的主要治疗方式包
背景:人类牙齿是由高等钙化组织构成的器官,也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牙齿组织因其不易受环境与理化因素的影响,是人体抵抗极端条件的作用、保存时间最长的器官。因此,这种稳定性使牙齿能够作为一种特殊的用于法医DNA分型的生物性检材来源,成为法医学鉴定的极具价值的生物学物证。以往的碎尸、溺死高度腐败、火灾及其它严重破坏型尸体的法医学鉴定中,其中重要的涉及个人识别方面的鉴定,由于其它来源的人体生物性检材的严重破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虽然大部分患者能够早期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每年仍有3600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最终死亡,死亡率占所有肿瘤患者的1.8%。其中,10-15%没有接受辅助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出现了肿瘤的复发,由于目前对于复发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较为棘手以及对放化疗的抵抗性,5年生存率低于15%。因此,明确子宫内膜癌的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对于提
目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是常见的血癌类型。虽然现有治疗缓解率有所提高,但目前B-ALL的治疗方案多会引起不良反应和复发,因此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基因组学在快速检测参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基因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并被证明是识别核心基因的可靠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出与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和发展具有关联的分子生物学的标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痴呆为主要特征,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功能以及语言障碍等。AD的主要病理特征为细胞外淀粉样斑块的沉积、细胞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特定脑区神经元的丢失。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经β分泌酶、γ分泌酶切割产生可溶性A
目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由于病变范围广、癌细胞浸润程度深、手术切除区域大等特点,使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都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五年生存率不到50%。因此,研究HNSCC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大量的研究探讨了HNSCC生物学标志物,发现一些与HNSCC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但没有一
目的: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的健康状况、发病时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方案以及治疗后的生活方式改变、用药依从性等各种因素,对远期预后会产生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描述和比较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基本特征、冠脉病变特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担以及患者一年、五年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探索新的预后指标,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指导优化诊疗策略提供客观依据。2、根据第
目的:缺血性卒中对于社会有着毁灭性的危害。作为世界范围内病死主要原因之一,相比于其致死性,神经功能上的残疾则显著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体肠道内存在着众多种类的微生物群落,其与人类形成的共生关系时刻影响着宿主体内的发育成熟、能量新陈代谢、免疫调节过程。诸多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肠道菌群功能和结构组成成分的影响。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机
目的:宫颈癌排全球妇科肿瘤第二位。近年来,亚洲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正在迅速上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众所周知HPV的持续性感染和宫颈癌的肿瘤发展过程紧密相连,但同时也有研究认为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同样可作为独立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当前早期宫颈癌可以得到较有效控制,然而转移性或复发性宫颈癌预后仍较差。因此,更进一步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治疗及预后监管宫颈癌均意义非凡。长链非编码RNA(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