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往无处不在,正是人和人的交往才形成了人类社会。交往行动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有意义的,互动的社会活动。交往的基础是生活世界,人把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通过语言的形式与所在社会的他人交流,最终达到理解的目的。在交往的过程中,交往主体不仅受客观现实因素的限制,还受人类社会中被广泛接受的制度性因素的制约。
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交往活动,是源语和目标语之间文本转换的过程,它跨越两个不同社会世界。译者除了尊重知识的客观性外,还应遵守源文社会世界的制度。交往活动是互主体性的。这就意味着翻译活动不是主体对客体的征服,而是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群体活动,是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认同和尊重,平等对话与交往。用交往行为理论分析翻译过程中参与主体的交互作用,有利于摆脱研究单一主体的片面思维范式。
本文在确定谁是翻译主体的前提下,借鉴交往行为理论框架下的概念来分析可能参与翻译活动的主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全面衡量相同翻译阶段不同主体的作用,不同翻译阶段同一主体的作用,以确保翻译主体间交往的合理性,从而译出合理有效的译文,实现翻译活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