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典籍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智慧的结晶。中国典籍的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以屈原辞赋为杰出代表的楚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屈原创作的辞赋,形式独特,音义和美,韵律流畅且情感浓郁。屈赋中最具特色的字就是“兮”,这个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它也是骚体诗飘逸灵活的代表性句式——“兮”字句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历代学者对屈赋中的“兮”字做过大量研究,认为“兮”字具有一定的情感功能、语法功能和美学功能。根据“兮”字的位置及功能,本文将屈赋中的“兮”字句分为三种典型句式:《橘颂》型、《九歌》型以及《离骚》型。每种句式中的“兮”字,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应该在翻译时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既不失文义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骚体诗的特色。“兮”字是屈赋的灵魂,它的翻译是必要的。本文意在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来展现屈赋中的“兮”字。根据翻译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从骚体诗的标记语切入,结合已有的“兮”字研究成果,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来解读已有的屈赋译本,扬长补短,再根据其“兮”字功能来找出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屈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兮”字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并且这些研究成果也没有及时应用到翻译中去。屈赋带有宗教文学和楚文化特色,加之典籍的翻译标准,尤其是诗歌的翻译标准难以确定,因此屈赋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兮”字切入是一种新的尝试,从字到句,再到骚体,对已有的译本进行整理研究,将国内学者的深入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中去,以期找到最合适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的还原屈赋的魅力,进一步挖掘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楚辞研究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