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研究生教育成功与否,博士生导师的指导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有关博士生指导的实证研究较少,多采用宏大叙事的自上而下的探索;从导师个人角度的解读也多限于个人经验的总结。本研究采用诠释主义范式下的质化研究,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径,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一名外语学科博士生导师的访谈、历时观察以及文本资料收集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旨在描述外语学科博士生导师在指导实践中的个人经历及真实体验,从微观角度呈现其在具体情境下经历的冲突与矛盾,还原指导的实然状态,并借由外语学科博士生导师这一案例,试图对博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的经验进行概念化解读与探究。研究发现,人生信念是博士生导师信念系统的核心,对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信念有直接影响;指导信念是博士生导师对指导的所想、所知及所信,它反映了导师对指导概念及指导实践的个人理解,带有较强的个人特征;它包含师生关系、指导活动以及指导内容等三个维度在内的多个信念。其中,博士生导师对导师角色和责任的理解,在众多指导信念中处于首要地位,对导师的其他指导信念产生最重要影响;博士生导师有关指导活动与内容的信念直接反应学科特征,本研究中外语博士生导师对本学科研究规律与本质的认识,对其指导活动与内容的选择起到关键作用。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实践是博士生导师围绕指导目标切实履行指导职责而开展的所有活动的统称。外语学科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实践包括外语学科学术训练、学生管理以及情绪支持等三个维度。其中,学术训练是最主要的指导活动,它强调博士生导师将自己的研究经验通过语言表征和行为示范展现给博士生;并通过设置真实的研究任务让博士生亲身予以体会,促进博士生通过观察和亲身经历实现相关知识的内化。指导实践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提供情绪支持,也是师生关系的处理。研究表明,保持学生的独立性不等于孤立他所处的研究环境,师生之间信任和亲密的关系对学术引导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过分排斥指导关系“情感与私人”的属性,将个人情感作为影响指导关系的负面因素看待,有违指导关系的实践特征。研究还表明,情境因素是影响指导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情境因素主要包括指导对象的表现差异、指导任务的结构化程度以及双方预期的匹配程度,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实践,是一个依据情境因素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研究还发现,博士生导师的指导信念与指导实践通过情景因素相互作用,指导信念不会一成不变;指导信念与指导实践也不总是完全相符,这种不相符是引起博士生导师内心的冲突和矛盾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博士生导师改变的可能因素。反思是博士生导师对指导信念和实践采取的一种积极、持续、深入思考的行为;其中,对重大事件的反思会促使博士生导师重构已有经验并进行新的实践尝试。基于对外语博士生导师指导信念与实践的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了我国博士生导师指导信念与指导实践理论模型,较为清晰地展示了博士生导师指导信念、指导实践及指导情境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以及反思在促进这一动态关系中所处的中介地位,对博士生导师的指导工作以及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