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战乱不断,自然灾害严重。天灾人祸导致瘟疫频繁发生。疫情规模之大、疫病种类之多、疫区之广、死亡人数之众和社会危害之深,都是历史上所罕见的。瘟疫不仅严重影响着民众的生命和健康,引起社会混乱,还严重阻滞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社会问题。 面对瘟疫的肆虐,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防治政策和措施,设立了专门的卫生机关、防疫机构、科研机关、传染病院等,大力防治传染病,积极注射防疫针,确立传染病报告制度,改进市政建设和公共卫生,制定专门细致的防疫法规,加强医学教育和防疫宣传,鼓励慈善机构、医学团体的建立和发展,民国卫生防疫事业逐步走向近代化,政府对疫病的控制能力也大大加强。 由于时代变迁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国政府注意加强防疫建设,逐步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现代化的防疫体系;中国的近代防疫事业起步较晚,医疗技术水平落后;防疫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重城市轻农村、治重于防的现象;防疫政策缺乏连续性;医疗经费不足,防疫力不从心;国际合作化趋势也逐渐加强。 尽管社会力量对疫病防治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政府的防疫行为依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疫病的肆虐,促进了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防疫立法进一步完善,民众的卫生习惯有所改善,防疫意识明显增强,民众心态逐步由迷信走向理性,对现代化的防疫手段由排拒走向认同,并有利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但是,民国时期政局动荡、战事连绵、自然灾害严重、医疗技术水平落后、经济发展、不良生活习俗等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共同制约了防疫政策的贯彻执行和实际效果,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依然步履维艰。虽然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和措施是相当有限的,但在传染病仍然存在的今天,它为如何建立现代化的防疫救疗体系提供了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