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中表示原因理由的接续词「KARA」和「NODE」在意义和用法上看似相似,实际使用时是有所差异的。虽然日语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就已经学习过了,但是有研究指出,即使已经学习了3年以上日语的学习者,也不能准确的区分使用「KARA」和「NODE」。在实际生活、工作中因为错误使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因此,日语教育者们应该考虑如何对学习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学习者的习得,有必要从语用学角度对「KARA」和「NODE」的使用区别进一步明确。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语用学观点出发,明确「KARA」和「NODE」的使用区别。另外,通过调查分析的方法,对学习者在习得中的问题点和难点进行考察。首先通过介绍语用学基础理论及先行研究来分析总结「KARA」和「NODE」的各种机能及使用条件。其次,介绍日语学习者,特别是中国学习者对「KARA」和「NODE」的使用情况的相关先行研究。然后,以中国的大学中主要使用的精读教材『综合日语』和日本出版的日语学习教材为调查对象,对其关于涉及「KARA」和「NODE」的内容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并且通过调查题的形式对中国学习者进行了习得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通过对教科书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的教材中对于「KARA」和「NODE」的解释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永野学说」中,没有从语用学角度进行说明和练习。练习的数量偏少,练习中也未设定必要的场景、对人物的关系未加说明,没有给与学习者以足够的提示。通过对中国学习者的习得状况的调查发现,和日语母语者相比,中国学习者使用「KARA」的频率要远高于使用「NODE」的频率。而且学习者在使用时不能很好的根据场景、人物关系区分使用「KARA」和「NODE」。说明学习者对于「KARA」和「NODE」的使用区分还未能很好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