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农地非农化又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的现象。在中国现行制度框架下,政府在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出基础性作用,加之农地资源具有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之类的非市场价值被长期忽视,导致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农地资源过度性损失。关中地区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和科教文化基地,是陕西省经济的核心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快,近年来农地非农化现象突出。本文以该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其农地非农化的时空差异情况进行分析,对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由于市场失灵导致的农地资源过度性损失ⅰ和由于政府失灵造成的过度性损失ⅱ进行了测算;研究得出关中地区农地非农化水平各市(区)存在不均衡,农地资源过度性损失比重大这些基本结论;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为地方政府合理控制农地非农化,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导言,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第二章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分析了农地非农化的内涵、内在机制、实现方式及途径;然后介绍了农地资源价值类型及其评估方法、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资源损失分类;最后对农地非农化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说明。第三章关中地区农地非化时空差异分析,介绍了关中地区区域概况,运用农地非农化速率和强度对关中地区农地非农化时间趋势进行分析,引入农地非农不平衡指数来分析关中地区农地非农化的空间差异。第四章,关中地区农地资源损失测算,利用C-D生产函数、厂商定价公式、供需函数测算关中地区2000~2007年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资源代价性损失、过度性损失ⅰ和过度性损失ⅱ,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第五章结论和启示,归纳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合理调控关中地区农地非农化,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农地资源过度性损失提出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