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评价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又是教学活动的终点,服务于人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的习作教学目标,归纳为:提高写作素养;学会积累素材;重视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注重有机结合;注重过程和结果。小学高段的习作教学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都较之低、中阶段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小学高段习作教学评价的专题研究,是小学高段习作教学目标实现的助推器,是明确小学高段语文教师如何教学生写作文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教学现状中,对小学习作教学评价多为附带性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展开:(1)为什么进行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2)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是什么?(3)谁来评?(4)怎么评?(5)评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逻辑推演法等,开展了如下几个部分的研究。第一部分,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诉求。本研究将评价阶段限定在小学高段,评价对象为教师,内容为习作教学活动。依据认知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梳理出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体现在功能、过程、主体和方式方面的价值诉求。第二部分,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内涵建构。首先,对小学低段、中段、高段语文教学,写话、习作与写作教学,教学评估与教学评价概念的辨析。继而基于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价值诉求,构建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概念,即是对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教学生习作的评价。其次,对高段习作教学评价系统各要素分析并试图建构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结构模型。第三部分,明确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主体与职能。小学高段习作教学评价主体包括内部和外部评价主体,其中,内部主体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外部主体主要由教育行政机构、校外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员组成。而各评价主体之间需要在协同环境中处理好交互关系,以保障各评价主体职能的发挥。第四部分,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标准建构。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课程目标和高段习作教学目标、高段习作教学评价主体的特点和需要,以及习作教学的规律和发展,在坚持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分别建构了可供学校管理者、教师自评及他评、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不同评价主体参考的评价标准。第五部分,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组织与方法。拟构了由统筹调控机构和操作执行机构组成的教学评价委员会组织系统。在此组织调控下,各机构成员依据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做好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工作。最终,将评价结果以合理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者,从而不断改进,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第六部分,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内容结构和保障机制。以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练习为例,分析高段习作教学内容。各选取小学五、六年级一堂语文习作教学课,运用教师自评标准表,进行教师习作教学自评。并提出高段习作教学评价实施的保障机制。总之,本研究探讨了高段习作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并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其价值诉求,建构了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评价的内涵,明确了各评价主体及其职能,并建构了适宜不同主体的评价标准和统筹调控、操作执行机构,继而给出搜集评价信息、处理评价信息、反馈评价结果的方法。并以实际的高段习作课堂教学为例,尝试运用拟建构的评价标准进行教师自评。最终,提出了观念、组织、实践、技术四个层面可供参考的评价实施保障机制。力图提高学校教学实践中对习作教学和习作教学评价的重视,多途径、多渠道地提高教师习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