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知识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当前,随着教师实践性知识概念的提出,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发展的知识基础已经为学界所接受,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取向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职前教育应如何做出回应?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否也应当成为职前教师培养必须面对的课题?本研究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本研究认为,职前教师教育中同样蕴含着以实践性知识培养奠定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的任务。但由于现有的课程与教学实施中的一些问题,职前教师教育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养成和发展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据此,促进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养成与当前的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实质性地关联在一起。研究首先从确立实践性知识的知识品性入手。从知识论的发展来看,知识概念经历了从追求客观、普遍走向崇尚文化、建构的转向,这一转向,也赋予了实践性知识合法的知识地位。研究认为,不同于理论知识,实践性知识以“内在的善”的追求为目的,以行动与反思的互动为生成路径,以非命题形式的默会知识为主要表征。基于这些不同,探讨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就成为进一步讨论的话题。本研究从哲学认识论、学习论、社会学的视角解释并分析了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进一步的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线索。首先,是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的考察。作者以苏州大学07、08级教育技术(师范)专业职前教师为研究对象,选择了教育实习为研究场景,对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构成的各个维度及在教育实习中的动态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进而在对当前职前教师学习问题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的历史梳理,提出教师教育应重新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提升职前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前提下,以情境学习重新审视职前教师学习。作为对“如何发展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回应,本研究提出,在现有的教师培养的基本框架下,以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学习和基于教育实习的现场学习作为发展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要路径。在职前教师的课程学习中,选择案例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模拟教师真实教学实践的情境,从而促进其“真实性的学习”,帮助其体验专业思考,初步构建实践性知识。具体实施中,尤其应重视对职前教师的意象思维的培养。而基于教育实习的现场学习,则要重视借助于共同体的支持,发展实习教师的“实践感”及行动中反思的能力。作为本研究的核心结论,我们认为,教师教育,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干预,必须经由教师个体化的理解为中介,而这一过程必须在实践中(通过案例的实践呈现以及真实实践的参与)进行,如此,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才有可能在感性经验与理性思考的共同支持下,走上一条自为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