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垂体瘤属于眼科与神经内外科的交叉学科,是影响视路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有着典型的又千差万别的眼部症状和体征,这些患者很多会出现眼部症状甚至首诊于眼科,但可能因为明显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容易被误诊为青光眼、视神经炎等其它常见的眼科疾病。一旦因为误诊而延误了治疗,垂体瘤所造成的视功能以及身体机能的损害是非常严重的,甚至可能致盲、致命。患者的眼部表现也是临床中评估垂体瘤严重程度、决定手术与否的重要指征。另外,在治疗过程中,视力、视野等眼科检查对评估患者的病情转归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有无生物活性激素合成和分泌,垂体瘤分为功能性垂体瘤(FPA)和无功能性垂体瘤(NFPA)。那么,垂体瘤的临床特征和视功能损害的程度是否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大小或位置呢?目前,还没有关于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垂体瘤所造成的视功能损伤特点并进行对比的报道。目的:对功能性和无功能性垂体瘤患者临床特征和视功能损伤进行对照研究,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随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了自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病房收治的第一诊断为垂体瘤,并进行了经颅或经鼻蝶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术前经过眼科会诊的患者,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类型、首发症状、视力、视野、肿瘤大小等;对比FPA与NFPA两组性别比、年龄、病程、首发症状;对比FPA与NFPA两组视力、视野缺损程度,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的关系;分析并对比FPA与NFPA两组视野缺损类型;进行肿瘤大小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分析;进行FPA与NFPA两组术后视力、视野转归情况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基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了 104名患者208眼。其中,50名男性,54名女性。年龄为15岁~74岁(48.41±13.36岁),中位年龄为50岁。病程最短为7天,最长为6年,中位数为180天,平均时间为374.61天。首发症状为眼部表现的有32名患者(64眼),占30.77%;首发症状为神经系统表现的有31名患者(62眼),占29.81%;首发症状为内分泌系统表现的有24名患者(48眼),占23.08%;另外有17名患者(34眼)是通过体检偶然发现的,占16.35%。最佳矫正视力为0.31±0.54,视野参数中的MD值为11.57±8.39(dB),MS值为16.49±8.48(dB),肿瘤的左右径为 2.40±0.99(cm),前后径为 2.05±0.96(cm),上下径为 2.22±1.02(cm),体积为 8.17±9.37(cm3)。2、基本资料两组对比:FPA组有21名男性,29名女性;NFPA组有29名男性,25名女性,两组男女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3)。中位年龄FPA组(43岁)明显低于NFPA组(53岁)(P<0.001)。FPA组的中位病程为588.21天,明显长于NFPA组的263.06天(P=0.003)。眼部症状为首发者FPA组明显少于NFPA组(P=0.049),有眼部表现的患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3、视功能损害:最佳矫正视力FPA组(0.17±0.35)优于NFPA组(0.44±0.65)(P=0.002)。NFPA组较FPA组视力损伤程度更严重,主要为极重度损伤的比例NFPA组较高。FPA组平均MD值小于NFPA组;FPA组平均MS值高于NFPA组,表明FPA组的视野损伤程度轻于NFPA组。NFPA组较FPA组视野损伤程度重,主要为极重度损伤的比例NFPA组较高。单眼视野缺损的类型中,FPA组最多见的为整体敏感度下降,其次为颞侧偏盲并突破垂直中线;NFPA组最多见的为颞侧偏盲并突破垂直中线。双眼视野缺损的类型中,FPA组最多见的类型为双眼敏感度下降和双眼颞侧偏盲,而NFPA组最多见的类型为双眼颞侧偏盲。两组中都出现了鼻侧视野缺损,两组中还各有一例双眼鼻侧偏盲的病例。多激素腺瘤和生长激素瘤导致的视功能损伤较其他类型FPA轻。4、视力下降与视野缺损的关系:在我们的患者中,存在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不同步的情况。在视野缺损组中,FPA组45眼有视力下降,24眼无视力下降;NFPA组70眼有视力下降,17眼无视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4,P=0.032);在有视力下降组中,FPA组45眼有视野缺损,7眼无视野缺损,NFPA组70眼有视野缺损,4眼无视野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88,P=0.115)。说明在视野缺损的患者中,NFPA组较FPA组出现视力下降的比例高;而在视力下降的患者中,视野缺损的比例两组相当。NFPA组视力和视野缺损一致性较FP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肿瘤大小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肿瘤大小方面,前后径FPA组较NFPA组明显小(P=0.013),左右径和上下径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的平均体积FPA组较NFPA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P=0.039)。发现两组中肿瘤体积均与MD值呈正相关(P<0.001),与MS值呈负相关(P<0.001)。6、术后转归:在所有患者中,有31名(62眼)在术后早期进行了眼科检查,其中FPA组有16名(32眼),NFPA组有15名(30眼)。两组的MD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小,MS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表明两组视野缺损在术后均有所恢复。FPA组术后视野不变有6眼,好转有21眼,恶化有5眼;NFPA组术后视野不变有9眼,好转有21眼,无视野恶化的病例。其中,只有术后视野缺损加重者在FPA组较NFPA组多(P=0.024)。术后早期进行了眼科检查的28名有视功能损伤的患者,分入视功能好转组和视功能未好转组。分别对其性别、年龄、病程、有无功能、术前视力、视野参数、肿瘤大小进行对比,发现发病时间未好转组明显长于好转组(P=0.049),肿瘤的前后径、上下径和体积未好转组明显大于好转组(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视功能预后的因素发现,病程(OR=0.998,P<0.05)和肿瘤体积(OR=0.29,P<0.05)与术后视功能好转呈负相关;肿瘤上下径(OR=51.58,P<0.05)与术后视功能好转呈正相关。也就是发病时间长、肿瘤体积大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肿瘤上下径大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1、FPA组和NFPA组无性别差异;FPA组发病年龄低于NFPA组;FPA组延迟诊断的时间长于NFPA组;FPA组眼部症状为首发者少于NFPA组,有眼部表现的患者两组比例相当。2、NFPA组较FPA组视力、视野损伤程度更严重,主要为极重度损伤的比例NFPA组较高;两组典型的视野缺损类型均为颞侧偏盲,但都存在非典型视野缺损。3、垂体瘤患者的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的程度存在不一致性,大多患者视野缺损较视力下降出现更早,更具特征性。4、垂体瘤体积越大,视野缺损越严重;肿瘤的体积和前后径FPA组较NFPA组明显小,左右径和上下径两组相当。5、两组视野缺损在术后均有所恢复;是否为功能性肿瘤与术后转归无明显相关性;发病时间越长、肿瘤体积越大,术后视功能越不易好转;术前肿瘤高度越大,术后视功能越易好转。6、在FPA中多激素腺瘤和生长激素瘤对视功能损伤的程度较其它类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