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千年来,幽默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使用幽默是人类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行为。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塞西多到康德、休谟、弗洛伊德和伯格森,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在试图揭开幽默—这一神奇的人类行为的面纱。幽默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课题,包含了哲学、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幽默的理解更为深入透彻,但是仍有着局限和不足。这些理论往往解释了幽默现象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而没有全面动态的解构幽默机制。本文作者认为只有一个囊括所有语言,社会文化,心理认知方面的因素的理论框架,才能为幽默研究提供更综观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这也是选择J.Verschcren的语用学理论为出发点的原因。通过运用J.Verschueren的顺应论对会话幽默详细分析,我们得出结论:会话幽默是交际中语言使用者通过动态地顺应和利用语言内和语言外的因素做出选择来实现特定交际目标的结果。语言内部因素指语音,语义和句法。通过幽默语料我们能够发现交际中人们对这些语言语境的顺应。语言外部因素的顺应是指人们对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各种因素的顺应。在幽默的生成过程中,人们的各种交际目标得以实现。这一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幽默的生成是动态的。本文从时间和语境两个层面来考察幽默的动态生成并解读了幽’默生成过程中说话人的意识程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