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延边地区中小学校医的人力资源现状;确认延边地区中小学校医急救安全教育及知识现状;分析延边地区中小学校医急救安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设计,选取在2012年参加延边地区中小学校医健康教育的现任校医及兼职校医的学校卫生工作者共299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校医大部分为女性,占93.3%;平均年龄为43.74±8.78;主要以大专学历为主,占41.8%;专业分布是以其他非医学类专业为主,占68.9%;从事校医职务的人员占51.5%;拥有急救相关结业证的校医占15.4%;②校医所在学校有开设安全教育方面课程,占78.3%1对安全教育课程内容需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灾害应急,占90.3%;③学生转诊到当地医院的常见原因中最多的是感冒,占51.5%;当学生体检发生异常情况时,学校大部分采用与家长谈话的方式,占90%;④对学生讲授了应急安全教育课程的中小学校医,占63.2%;讲课方式最多的是板书授课,占60.4%;接受过急救安全教育培训的校医占74.2%1在疾控中心接受培训的占74.8%1每年一次接受继续教育的,占64.1%1⑤调查中校医对中小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认知中,认为饮酒是健康危险行为的,占88%;⑥希望为学生开设急救安全教育课程的,占97%;授课方式中,以媒体授课方式为主,占57.5%;适合担任急救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师,以卫生(心理、生物)教师为主,占38.5%;授课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没有教科书和相关设备为主,占70.9%;⑦校医所在学校的应急预案总体评价,以一般为主,占45.5%;⑧在干预后,各领域知识变化中,以儿童保健知识干预前后变化最大(t=25.29,p<0.001),艾滋病知识干预前后变化最小(t=3.35,p≤0.001)。结论①校医目前依然存在配备不足,兼职校医职务的工作者过多,学历层次以大专为主,专业参差不齐,非医学专业比重大,急救安全知识匮乏。建议应结合不同学校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校医,有针对性的进行继续教育及岗前培训。②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后,校医各个领域知识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③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后,校医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更加强烈,相关部门及各个学校应创造更多条件及开设更多继续教育课程,并鼓励校医积极主动的去参加继续教育。④校医安全知识的培训不是一次性的产物,而是不断的、连续的修改及完善的动态过程,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校医的综合素质及整体水平,应该制订一个有计划、连续的教育模式,使校医的继续教育变成终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