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发生在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滑囊的广泛性、退行性病变。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漏肩风”、“凝肩”、“肩凝症”等,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病因病机总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跌扑闪挫,以致经络受损、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男女之比约为1:1.26,发病率为成人的8%—10%,冬春两季为多发季节。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疼痛和功能障碍,其次是肌肉萎缩。目前肩周炎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手法、功能锻炼、药物、针灸、针刀、理疗、穴位及关节腔内注射及手术等。上述每一种疗法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针灸以其疗效显著、患者容易接受、无副作用在治疗本病时体现出了巨大的优越性。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是疏通经络。中医理论指出“不通则痛”,肩周炎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故应“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千金方》中说:“凡病皆由血气塑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通则不痛”、“寒者温之”及“虚者补之”的治疗原则,本研究拟采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同时采用普通针刺作为对照,观察温针灸对本病的疗效。【方法】拟将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首次来诊的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30人。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选取肩髃、肩贞、肩髎为主穴,辨证加减:兼有风寒,加外关;兼有血瘀,加血海;兼有气血虚,加足三里。温针灸组:各穴位行常规消毒后,针尖朝向肩关节方向,针刺达到规定深度后以得气为度,然后于毫针针尾装1.5厘米长清艾条,从艾条下端点燃,待完全冷却后出针。一般需时30min,以3周为一个疗程,每周5次,每次施灸2壮。普通针刺组:各穴位行常规消毒后,针尖朝向肩关节方向,针刺达到规定深度后以得气为度,不加电,每5分钟行针一次,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疗程同温针灸组。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肩关节症状、体征分级和积分,疗效及功能分级。【结果】2组患者的VAS评分、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在治疗前比较,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VAS评分、症状积分、体征积分均有明显下降,提示疼痛、症状、体征有明显缓解;温针组与普通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症状积分、体征积分比较,P值分别为0.031,0.023,0.017。温针组疗效分级与普通针刺组治疗后比较,P<0.05,提示温针组较普通针刺组有更显著的疗效。【结论】两种方法均能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提高肩关节功能分级,且温针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