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我院应用立体定向放疗±全脑放疗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结果,进一步探讨全脑放疗和立体定向放疗在多发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疗科1995年5月~2010年4月收治的98例新诊断的多发(2-13个病灶)脑转移瘤患者资料。单纯立体定向放疗(SRT)44例,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WBRT+SRT)54例。剂量分割模式依据转移瘤的部位、体积及是否接受全脑放疗采用15~26Gy/1F,24~52.5Gy/3.5~12Gy/2~15F。应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中位生存期(MST)为从脑转移瘤放射治疗开始至各种原因所致死亡的时间,全组患者MST13.5月,其中SRT组、WBRT+SRT组MST为13个月和13.5个月(p=0.578,x2=0.309)。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70分vs.>70分,p=0.004,x2=8.327)、RPA分级(Ⅰ级vs.Ⅱ级vs.Ⅲ级,p=0.015,x2=8.395)、颅外病变情况(进展vs.稳定或无,p=0.028,x2=4.810)及原发灶诊断与脑转移诊断之间的时间间隔(0月vs.<18个月vs.≥18个月,p=0.012,x2=8.784)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颅外病变情况(进展vs.稳定或无,p=0.040)、原发灶诊断及脑转移瘤诊断之间的时间间隔(0月vs.<18个月vs.≥18个月,p=0.025)和KPS(≤70分vs.>70分,P=0.012)是独立预后因素。SRT组颅内远处复发率高(47.7%vs.24.1%,p=0.018),但52.3%的患者无需全脑放疗挽救,且需重复应用立体定向放疗挽救的比例两组亦无统计学差异(29.5%vs.25.9%,p=0.881,x2=0.023)。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颅外病变情况、原发灶诊断及脑转移瘤诊断之间的时间间隔、和KPS评分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单纯立体定向放疗可取得与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同等的中位生存期,并可能使约半数患者终生免于全脑放疗。本研究提示首程立体定向放疗联合颅内新发病灶的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的挽救治疗可能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另一治疗选择。研究目的:探讨单纯立体定向治疗后出现颅内新发病灶(颅内远处失败)的危险因素,并对脑转移瘤患者依据颅内新发病灶危险程度进行分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5月~2010年4月137例首程行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初诊的脑转移瘤患者,脑转移瘤数目为1-6个。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模式为:20~24Gy/1f/1d,24~52.5Gy/3.5~12Gy/2~15fo可能的影响颅内新发病灶概率的危险因素由查阅文献获得,这些因素包括:脑转移瘤个数、脑转移瘤总靶体积、原发灶病理类型、KPS评分、颅外病变情况,原发灶诊断至脑转移间隔时间。应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首程立体定向治疗后颅内新发病灶的影响。结果:全组中位年龄57岁,单发脑转移患者占65%,一年预计颅内新发病灶率为44.8%,全组中位颅内远处失败时间(median distant brain failure time, MDBFT)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瘤大于1个(p=0.004,X2=8.751),颅外病变未控(p=0.003,X2=8.900),KPS=70分(p=0.007,X2=6.850),原发灶诊断至脑转移时间<60个月(p=0.012,X2=6.523),脑转移瘤总靶体积>6cc(p=0.015,X2=5.290)是颅内远处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除KPS评分不是颅内远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其他四项均是颅内远处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灶病理类型无论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均未达统计学差异。将各独立危险因素均定义为1分,则0-1分,2-3分,4分的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 MST)分别为31月,12月,10月,各组MDBFT分别为>31月,15月,3月,p<0.001,各组粗颅内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4.8%,48.4%和80.0%,p<0.001。结论:0-1分患者其病程中出现颅内远处复发的比例较小,为颅内远处复发的低危组,首程单纯立体定向治疗是合理的选择;3-4分患者病程中大部分将出现颅内远处复发,为颅内远处复发的高危组,首程治疗宜采用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治疗;2分患者出现颅内远处复发的比例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危组,首程治疗取决于患者的随诊能力和接诊医师的意见。研究目的:目前对于一般状态较差(KPS≤60分)的脑转移瘤患者立体定向治疗的结果少有文章报道,我们这项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一般状态较差的脑转移瘤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希望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裨益。材料与方法:2000.1-2011.7共58例KPS≤60分脑转移瘤患者接受立体定向治疗失随2例,其余56例全部纳入分析。KPS降低原因为颅内病变所致者28例,合并颅外病变所致者26例,非肿瘤原因所致者2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为首程治疗患者29例,全脑放疗后失败行立体定向治疗挽救患者19例,全脑放疗后病变残存行立体定向治疗补量者8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剂量分割模式为20~24Gy/1f,24~40Gy/5~12Gy/2~8f,每日照射。全脑放疗采用30Gy/3Gy/10次或40Gy/2Gy/20次的分割模式。应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55岁,全组中位生存期5.0月,全组可评价症状控制时间的患者共40例,其中位症状控制时间为3.5月(95%C10.93-6.07)。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降低原因(p=0.016,X2=8.309)、GPA评分(p=0.048,X2=3.919)及颅外病变情况(p=0.023,X2=5.170)是影响脑转移瘤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KPS评分降低原因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6,RR=4.44,95%CI1.036-20.818)。KPS降低原因为颅内病变所致、合并颅外病变所致及非肿瘤原因所致三组患者死于颅内病变及颅外病变进展的比率分别为50%和25%,26.9%和61.5%、0%和50%,三组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39)。结论:KPS评分降低原因是一般状态差的脑转移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疗的预后决定因素,KPS降低由颅内转移瘤所致者立体定向放疗后有可能获得较长时间的生存。目的:探讨乳腺癌脑转移瘤行立体定向放疗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行立体定向放疗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新诊断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27例,其中首程治疗为单纯立体定向治疗的19例,首程行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治疗的患者8例,全脑放疗与立体定向治疗间隔时间小于2月;全脑放疗失败后行立体定向治疗挽救的患者10例。应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中位年龄49岁,从立体定向治疗开始至各种原因所致死亡之间的间隔时间为生存期,则全组中位生存期11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p=0.004,X2=5.948)、KPS评分低(p<0.001,X2=13.847)、原发灶诊断至脑转移间隔时间≤30月(p=0.010,X2=6.618)、RPA分级差(p<0.001,X2=15.350)及全脑放疗后复发(p=0.035,X2,4.428)是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三阴性乳腺癌(p=0.008,X-’=9.577)、KPS评分低(p=0.010,X2=6.652)及全脑放疗后复发(p=0.047,X2=3.953)是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30例患者随诊中死亡(新发脑转移患者20例,全脑放疗后复发患者10例),死于脑转移瘤未控、全身病变进展及其他原因的患者在两组中分别为4例(20.0%)、15例(75.0%)、1例(5.0%)和6例(60.0%)、3例(30.0%)、1例(10.0%),接近有统计学差异(p=0.058)。结论:三阴性乳腺癌、KPS评分低及全脑放疗后复发是乳腺癌脑转移后行立体定向治疗的不良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