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关系视野下的近代山西铁路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山西境内共修筑了三条主要铁路。1896年开始奏请修筑正太铁路,1904年破土动工,1907年建成通车,山西境内便有了首条铁路。1905—1922年京绥铁路建成,在山西境内途径天镇县、阳高县和大同市,然后向北穿过长城进入内蒙,这是山西境内的第二条铁路。山西境内的第三条铁路大动脉是1933年动工,1939年竣工的同蒲铁路。这三条近代山西铁路成为近代华北区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正太铁路和京绥铁路为国有铁路,同蒲铁路为省办铁路。在铁路修筑过程中,一直存在着中央与山西地方政府在铁路建设与运营上复杂的关系。同蒲铁路是抗战前规模最大的地方铁路,山西铁路建设中地方政府的影响力相较于其他地区更为突显。山西铁路交通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既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矿产资源有关,也与山西的政治格局有着深刻的关系。这种明显带有地方主义色彩的铁路交通发展道路一方面加快了山西境内铁路的建设,促进了山西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游离于全国统一路网之外的地方性铁路增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封闭性,也增加了政治统一的难度。这给今天的铁路建设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借鉴。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西周宗法制度是西周社会的根本制度,宗法制度的瓦解是春秋时期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变革,孔子正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研究孔子思想应与研究宗法制度结合起来。本文从宗法制度的形成
在当前阶段电力资源出现了日渐紧张的使用状况,所以在将来对电力建设力度的加强是必然的趋势,而在实际的电力建设中变电运行则与我国的电力运行水平以及供电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
电力系统运行中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信息化的处理,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反应速度,同时也方便了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本文的论述主要围绕江西万载县西北部的高村展开。高村属于山区,从明代中期开始陆续有移民迁入这里,从而造成明清时期高村一直都是一个土著与移民相邻而居的状况。   依据流
存留制度是明清时期政府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存留制度与区域社会经济互动的角度,对清代广西财政存留制度的起源、发展、变革、运作及其对广西地方社会经济的影响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中曾记载了秦始皇时期方士徐福入海求仙的事件。公元前219年,秦国方士徐福为迎合秦始皇长生不老、永做皇帝的梦想,上书说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山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