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环境中,商业设施以“点(商铺)”、“线(商业街)”、“面(集市和商场)”、“体(商厦)”的实体形式及集合方式存在,限定、围合城市环境,并成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商业设施逐步分化,城际型、城市型、社区型、邻里型商业设施如雨后春笋般不均匀分布在城市空间结构及其节点上。其中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内出现许多商业综合体——集合商业购物、办公住宿、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商业综合体的形成及发展有其地理、文化、历史、经济、法规等方面的客观因素及条件。人们对商业综合体的认知依赖于城市地图,也依赖于人们对商业综合体的各种使用需求及其过程体验。我国现在的商业综合体正处于一个开发走向经营的转型阶段,前些年的商业地产热是商业地产的“开发热”和“销售热”,而不是商业地产最核心的“经营热”。在开发模式上也最多是沿用住宅的开发模式——先开发再销售。在这种开发模式下,商业综合体开发必然存在诸多问题,造成商业开发和商业经营的不对接。问题1:建筑规划设计缺乏商业市场的定位依据;问题2:前期的开发与中期的招商经营不对接;问题3:商业综合体规模与商业发展水平不对接;问题4:缺乏完善的商业网点规划;笔者认为,要在体形环境规划设计层面上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将商业综合体视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将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结构、功能配置、运行管理问题落实到环境分区、交通组织、建筑布局、景观配置、形态控制等场地规划工作中;其次应将商业综合体视为某种有活力的有机生命体,即将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结构、功能配置、运行管理问题落实到空间组合、流线组织、形体造型、界面构形、形式建构等建筑设计工作中。简而言之,就是将建筑设计纳入城市设计的范畴。为此,笔者读解克里斯琴.诺伯格.舒尔茨(Christian Norberg. Schulz,挪威)的《存在.空间.建筑》、凯文.林奇(Kevin Lynch,美国)的《城市意象》、罗杰.特兰西克(R. Trancik,美国)的《寻找失落的空间》等论著,同时读解上海大拇指广场、成都富力天汇商业广场、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等实例。在此基础上,应用“意象空间”、“场所精神”、“空间结构”理论,以及“图底关系”、“线性联系”、“场所特质”三种城市设计方法,以解决商业综合体设计中的空间结构、功能配置、运行管理问题。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概述,明确论文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接着又对场所空间理论、消费行为理论、体验式消费理论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为商业综合体的发展提供和理论基础,并提出论文研究的方法。第二章内容分析并总结了商业综合体选址的关键要素,定位内容及定位方法,并对商业综合体的功能配置及规模量化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并结合商业综合体的开发模式,预测商业综合体基本的建筑形态,为后期商业综合体的招商及运营做充分的准备,同时对商业综合的规划设计做出指导性方向。第三章本章节从空间结构角度探讨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分析了商业综合体的功能空间组成及其关联性,进一步提出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内容,同时对商业综合体空间组织系统进行剖析,对商业综合体空间组织形态做出了指导性方针。第四章内容为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研究,分别提出业态空间与聚合商业内街的设计策略,再以实例加以进一步说明。这些设计要点设计涉及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空间、业态空间、聚合商业内街空间以及动线对空间组织的影响等各个方面。对运行管理模式下的商业综合体空间进行设计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最终达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第五章通过对上海大拇指广场、成都富力天汇、五角场万达广场、上海国金中心商业综合体案例解析,深度剖析了运行管理在商业综合体建筑规划设计重要重要作用,同时注重空间认知在商业综合体规划及建筑设计上的应用,强调位置感、强化路径设计,运用设计手段对购物人流加以强化引导。为构建成功商业综合体提供有力的保障,进一步为笔者的实践项目引导与控制。笔者在第六章即设计实践部分,通过晋宁县商业综合体方案设计,验证了有关城市设计的理论及方法,提供了项目设计文本。笔者希望,项目设计文本中的有关信息、数据、理论、图式等成果能为今后的商业综合体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最后对商业综合体设计进行思考与展望,指出商业综合体设计不能仅仅从建筑学单一的学科出发。应该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并且应该与社会学、经济学和人类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符合人类需求的建筑。希望本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能为今后的商业综合体建设提供借鉴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