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固有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亚群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NSCLC的患者为NSCLC组,另选择同期来本院的性别比、年龄相匹配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两组ILCs亚群(ILC1、ILC2、ILC3)的数量分布,同时对性别、年龄、不同临床分期(Ⅰ、Ⅱ、Ⅲ、IV)、不同病理类型的NSCLC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进行分析,以及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淋巴结转移、TNMⅢ、IV分期、ILC1、ILC2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Cs亚群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5、IL-17水平,比较ILCs亚群(ILC1、ILC2、ILC3)与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5、IL-17水平的相关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分析ILC第一亚群(innate lymphoid cell type 1,ILC1)、ILC第二亚群(innate lymphoid cell type 2,ILC2)、ILC第三亚群(innate lymphoid cell type 3,ILC3)与NSCLC患者IFN-γ、IL-5、IL-17水平,比较ILCs亚群(ILC1、ILC2、ILC3)与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5、IL-17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SCLC组ILC1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分别为(8.61±3.78)%和(27.24±12.85)ng/L,明显降低(p<0.05),ILC2、ILC3、白介素-5(Interleukin-5,IL-5)和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分别为(1.29±0.64)%、(3.64±1.93)%、(22.70±9.94)ng/L和(8.10±2.09)ng/L,明显升高(p<0.05)。ILC1与IFN-γ呈明显正相关(r=0.780,p<0.05),ILC2与IL-5呈明显正相关(r=0.704,p<0.05),ILC3与IL-17呈明显正相关(r=0.654,p<0.05);ILC1、ILC2及ILC3水平均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较低、ILC1水平≥8.98%、ILC2水平<1.37%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较长(p<0.05)。ILC1≥8.98%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9个月,ILC1<8.98%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有明显差异(p<0.05)。ILC2≥1.37%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4个月,ILC2<1.37%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TNM III、IV分期、ILC2≥1.37%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LC1≥8.98%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1、NSCLC外周血IFN-γ水平低于正常人,IL-5和IL-17水平高于正常人,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其可能作为肺癌疗效检测的一个指标。2、患者外周血固有样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监测可能对分析NSCLC患者病情/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3、淋巴结转移、TNM III、IV分期、ILC2≥1.37%是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ILC1≥8.98%是OS的独立保护因素,提示ILC1≥8.98%和ILC2≥1.37%也是NSCLC预后独立相关因素。4、NSCLC患者表现为ILCs亚群失衡,ILC2、ILC3亚群具有明显优势,检测ILC1、ILC2亚群水平可一定程度评估患者疾病发展与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