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吡坦诱导的脑电反常变化在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预后中的判别价值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rucai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重症监护技术的广泛推广和社会急救体系的逐渐完备,各类型严重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地恢复脑功能的医疗手段,使得慢性意识障碍(Chronic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CDOC),包括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或称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nresponsive arousal syndrome,UWS)和最低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患者数量显著增多。维持CDOC患者生存的日常护理和治疗耗费昂贵,患者家庭通常要承受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此外,CDOC患者长期占用公共医疗资源也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医疗负担。因此,了解CDOC患者临床症状及脑功能状态的演变,并确定可靠的预后标志性指标,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在治疗和护理方面做出适当的决策。然而,迄今为止,CDOC患者的临床结局尚未明确。关于VS/UWS或MCS患者的临床演变与患者的病因、年龄和临床诊断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善,无法提供可靠的预后信息来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进行医疗决策。此外,当前关于CDOC患者的治疗仅有很少的循证指南。总体来说,患者对各种促醒治疗方法的反应仍然不令人满意。唑吡坦是一种非苯二氮卓类药物,通过选择性地激活中枢神经系统GABAA受体ω1亚基产生药理作用,其半衰期为1-4小时。近年来,一些个案报道唑吡坦对某些CDOC患者有显著的行为学方面的“促醒作用”。然而,扩大样本的群体研究水平未发现其显著疗效。研究报道,唑吡坦的行为学反应率约为5%,提示其治疗效果与患者个体敏感性有关。既往研究大多基于对已知对唑吡坦有行为反应的病例进行研究,没有行为反应的患者和唑吡坦能否诱导出CDOC患者的脑电反应,及其脑电反应性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研究目的】1.观察CDOC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并确定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2.探索唑吡坦诱导的脑电反应性对CDOC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研究方法】1.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连续收治的VS/UWS和MCS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期为1-7年。主要观察终点为患者的功能预后,依据扩展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Extended Glasgow Outcome Scale,GOSE)将患者功能预后分为两类,GOSE 1-3分为预后差,4-8分为预后好,次要观察终点为患者的存活或死亡情况。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临床参数,电生理标志物及血清学指标,根据不同功能预后分组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索影响患者长期功能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生存曲线,利用Cox回归分析探索影响CDOC患者长期存活率的危险因素。最后,利用R语言编写程序建立Nomogram列线性模型预测每例患者长期临床结局。2.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探究性研究,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间西京医院神经内科NICU连续收治的VS/UWS和MCS患者,同时,招募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入组后,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同时对所有被试监测至少1小时静息态脑电,并给予10mg唑吡坦干预,干预后继续监测5小时脑电。利用MATLAB和EEGLAB软件对每例健康对照及患者药物干预前和干预后1小时的脑电进行量化分析,包括delta(0.5-4 Hz),theta(4-8 Hz),alpha(8-13 Hz)和beta(13-30 Hz)4个不同频率段的功率谱及不同区域左右大脑半球的相干性分析,并根据功率谱图总结健康对照及患者服药前后脑电模式,包括A,B,C,D四种脑电模式,模式D等级最高。脑电模式A:以delta频率段功率为主;脑电模式B:theta频率段出现局部峰值;脑电模式C:theta频率段出现局部峰值同时beta频率段出现局部峰值,或仅beta频率段出现局部峰值;脑电模式D:alpha频率段出现局部峰值同时beta频率段出现局部峰值,或仅alpha频率段出现局部峰值。本研究选择每位患者服药前后所有导联中模式等级最高的一个导联结果作为该患者的脑电模式。观察每例健康对照及患者服药前后的功率谱,脑电模式及相干性变化情况。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终点为患者入组6个月后意识有无改善,依据昏迷恢复量表-修订(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进行判定。其中,意识改善包括VS/UWS患者意识转变为MCS或EMCS,MCS minus患者意识转变为MCS plus或EMCS,MCS plus患者意识转变为EMCS;余意识转变或未转变为意识未改善。依据不同预后分组分别对健康对照组、意识改善组和意识未改善组患者服药前后不同导联不同频率段的功率值,脑电模式和相干性改变进行比较,进一步探索唑吡坦对CDOC患者静息态EEG的干预作用。【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募集到151例符合标准的VS/UWS和MCS患者。截止2021年1月随访日期,共有11例患者失访,余140例患者纳入研究。最终,94例(67.1%)患者功能预后不良(GOSE 1-3分),39例(32.9%)患者死亡。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长期功能预后良好(n=9,50.0%)和存活率(n=15,83.3%)最高,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功能预后良好的比例(n=38,76.0%)和存活率最低(n=33,66.6%),但两者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MCS患者中近一半患者(17例,50.0%)长期功能预后良好,而VS/UWS的患者仅有29例(27.4%)功能预后良好,VS/UWS患者(71.7%)与MCS患者(73.5%)的长期存活率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基线CRS-R评分(p=0.007),脑电反应性(p=0.027),脑电睡眠纺锤波(p=0.001),脑电Synek分级(p=0.005)四个变量在功能预后良好和不良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包含患者基线CRS-R评分,脑电反应性,脑电睡眠纺锤波,脑电Synek分级结合其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和病因的预测模型III(AUC=0.827,95%CI:0.755-0.90)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优于仅包含基线CRS-R评分,脑电反应性,脑电睡眠纺锤波,脑电Synek分级的模型I(AUC=0.779,95%CI:0.696-0.863)和模型II,即模型I+年龄+性别(AUC=0.790,95%CI:0.710-0.870)。Cox回归显示脑电Synek分级(p=0.02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p=0.043)及文化程度(p=0.040)三个变量对患者生存结局有显著影响。Nomogram列线性模型可分别预测每例患者长期功能结局和生存结局。2.本研究36例符合标准的VS/UWS和MCS患者和7例健康对照,2例患者和1例健康对照因脑电存在过多的运动伪影和眼动干扰而被排除。结果显示,6例健康对照服用唑吡坦前后脑电模式均为D模式,患者服药前模式A为主要基线脑电模式,其余依次为模式B,模式C,和模式D。服药后,模式A仍为主要脑电模式,其余依次为模式D和模式B,不存在模式C。6例健康对照服用唑吡坦前后不同频率段功率谱和相干性均呈现一种变化趋势,患者则呈现四种功率变化趋势和三种相干性变化趋势。经过半年随访,其中3例患者失访,余31例患者和6例健康对照纳入后续统计学分析。最终有18例患者意识改善,余13例患者意识未改善,其中1例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意识改善组药后脑电模式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意识未改善组患者(p=0.032)。健康对照在服用唑吡坦药物后,delta和theta频率段功率值均明显增高,而alpha和beta频率段功率值则明显降低;意识改善组患者服药后则呈现出与健康对照完全相反的脑电激活模式,即delta和theta频率段功率值均明显降低,而alpha和beta频率段功率值则明显增高;意识未改善组患者服药后所有频率段功率值均明显降低。对比基线不同频率段和服药后1小时其他频率段,患者服药后1小时beta频率段功率与否对于预判患者半年后意识改善与否的预测能力最强(AUC=0.829,95%CI:0.810-0.847),其灵敏度(94.38%),阴性预测值(90.1%)和准确性(81.48%)也明显高于其他频率段。健康对照及患者脑电不同频率段不同脑区相干性变化的特点与其对应的功率谱变化较为一致,尤其在额叶和枕叶相对更显著。【研究结论】1.CDOC患者长期功能预后不良的比例较高,约为67.1%,死亡率约为32.9%。基线CRS-R评分,脑电反应性,脑电睡眠纺锤波,脑电Synek分级结合患者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和病因的预测模型对DOC患者长期功能预后预测的价值更高。脑电Synek分级,APACHE II评分及文化程度是影响DOC患者长期生存率的三个主要因素。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长期功能预后良好和存活率最高,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功能预后良好的比例和存活率最低。2.唑吡坦在意识改善患者中激发的与健康对照完全相反的脑电反常激活模式与其在意识未改善患者中激发的全面抑制脑电模式有助于评估CDOC患者的预后,并可以有效的筛选出对唑吡坦有良好响应的患者,其脑电反应性能进一步指导临床医生和患者家属后续促醒治疗方案的决策。
其他文献
摇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通过机械力刺激青叶,结合晾青工序,利用机械力、失水等环境胁迫最终形成乌龙独特的风味品质,特别是机械力摇青工序还广泛应用于花香红茶、花香白茶、花香绿茶等其他茶类的加工改善品质。植物在环境胁迫下可以迅速启动自我保护与适应机制,在生理、转录、蛋白、代谢水平产生一系列应答调控,从而导致丰富的初、次生代谢物积累。为系统研究青叶对摇青机械力的响应机制,本研究以铁观音青叶为材料,
学位
行人搜索是指给定待查询人员的图像,从不同场景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库中定位并识别出同一行人,主要由行人检测和行人重识别两个子任务构成。该技术在智慧安防、目标跟踪、视频分析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尽管近年来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该任务仍然面临众多挑战。除了子任务本身固有的难点,比如视角变化和姿态差异、遮挡和复杂背景、误检和不对齐等,行人搜索任务还面临着如何平衡检测和重识别的优化,以及标注更加
学位
背景:结直肠癌(CRC)的术后复发和转移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亟需开发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治疗策略。免疫治疗由于毒副作用小、能靶向杀死肿瘤、生成免疫记忆响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近年研究发现,长非编码RNA浆细胞瘤变异异位基因1(Pvt1)介导CRC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微环境(TME)中的免疫抑制。利用纳米技术负载药物能有效提高其生理稳定性和进胞效率,更重要的是,仿生纳米粒子不仅具有同源靶向性而且含有
学位
脑胶质瘤(Glioblastoma,GBM)是临床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生长迅速,难以根治。根据其临床症状或病理性质,归入中医学“头痛、癫痫、厥逆或积证、瘤”等疾病范畴。胶质瘤的高恶性程度及其对常规化疗药物的拮抗导致其预后极差,发掘新型抑制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药物仍尤为重要。中医学脑为清窍,脑胶质瘤的病机与清窍“浊阴不降”密切相关。具有沉降特性的理气中药川楝子在临床被用于多型肿瘤的配伍治疗,且其主要
学位
目的: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与细胞增殖、转移、肿瘤免疫反应和耐药性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促进了肿瘤进展并最终导致病人预后不良。然而,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缺氧应激对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药物敏感性和免疫治疗的潜在作用仍不十分清楚。方法:通过无监督聚类在HCC中区分出不同的缺氧表型
学位
研究背景血小板是一种直径2~5μm且呈圆盘状的无核小细胞,在血小板细胞浆中发现大量的细胞器和具有分泌功能的颗粒。血小板是机体循环血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维持出血和止血的动态平衡,并且参与组织修复、炎症反应和肿瘤生长等病理生理过程。巨核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主要负责产生血小板,它是人体骨髓中唯一的多倍体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巨核细胞分为:颗粒型巨核细胞
学位
新疆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矿产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本文对新疆的铜矿成矿体系进行了分析,首选对新疆新生代的成矿体系和特征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新疆的三个主要成矿体系的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
期刊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颁布后,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成为重要的教改方向与要求。倡导课程教学要以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等学习为主,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知识建构、问题分析与解决、交流合作等方面能力的目标。在新教育政策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切实改进教学模式,力求以有效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了学生在课堂教
学位
苯酚是一种有毒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煤化工、制药等工业生产废水中,若不妥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厌氧生物技术是处理苯酚废水的重要方法,具有经济成本低、可回收生物能等优点,但也面临着由于苯酚水解速率慢导致高酚环境下乙酸产甲烷菌活性受到抑制和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效率低下等问题。本论文以苯酚厌氧生物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为导向,从种间电子传递机制的角度出发,探索磁铁矿(Fe3O4)耦合零价铁(Z
学位
石油烃类(Petroleum hydrocarbons,HCs)泄漏至地下环境后,作为低密度非水相液体(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s,LNAPLs)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迁移至地下水面,沿迁移路径形成残余相,在地下水面形成自由相。LNAPLs自由相随着地下水迁移扩散降低浓度后转换为残余相存在于含水层孔隙内。LNAPLs残余相作为长期污染源,通过吸附、挥发和溶解等方式继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