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动结短语的研究源远流长,对汉语本体研究的推进有很大帮助,但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则很少。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入手,以指导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为最终目标,以"V+adj"类动结式短语为研究调查内容,归纳总结并补充分析了"V+adj"类动结式短语的语法特征、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等,并在此本体研究的基础上,对韩国仁济大学中国学部二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问卷测试。调查发现,韩国学生在学习"V+adj"类动结式短语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一)错序,在使用该语法点时出现语序错误的情况,包括动词与结果补语及“了”之间的顺序问题,还有宾语位置,以及否定副词位置;(二)替换,在应该使用结果补语这一语法点时,使用了其他语法形式进行了替换,如使用可能补语及程度补语,使用主谓句等;(三)成分忽略,使用该语法点时,忽略了某些重要句法成分的使用,如忽略谓语中心语或结果补语;(四)添加,成分的添加影响语法形式的掌握情况,而且在作答的时候添加了其他成分;(五)杂糅,几种偏误形式共同出现。针对以上偏误的分类情况,并结合学生的调查问卷,在偏误分析理论及语言对比分析等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偏误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一)母语的干扰;(二)汉语的影响;(三)教学者的失误;(四)学习者的失误。于是,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教学策略主要有:(一)坚持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二)坚持对比分析原则;(三)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学习策略主要有:(一)转换思维方式;(二)创建汉语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