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生计的可持续之道——那日苏牧民的空间理念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088899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学研究的空间不仅指自然地理和人类建构的环境,也包括人们在其中活动而构成和运作出来的社会关系、文化习惯、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等空间类别。本文通过对中国蒙古族游牧理念和相应文化现象的理解和阐释,探讨草原畜牧民族及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文章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那日苏嘎查牧民的社会空间现象入手,重点考察了两个问题:一是牧民的草场使用、居住方式和人们在精神生活中所体现的文化观念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二是当地牧民在中国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通过延用传统文化做出的能动适应,特别是他们的文化精神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使主流社会更好地了解牧民,破除畜牧生活原始和牧民对环境无知和无能的文化偏见。 笔者想通过对牧民空间现象的理解,阐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生态环境和多元文化的国家。认识这一现象并处理好这些多元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应是承认多元文化并正视其价值和保障其共存,从而自觉地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型国家的前提是尊重各民族文化及其行动主体的能动性,进而为各民族参与当地和国家的发展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蒙古族畜牧文化的生态智慧是一个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挖掘,理解和提倡的知识宝库。我们要理解游牧文化,既要破除农耕社会的传统文化偏见,也要破除科学中蕴含的现代文化偏见,包括现代农学对传统畜牧的偏见。简言之,我们主张中国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主导范式要从“社会发展史”转向“文化生态学”,在多元文化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各个少数民族都能运用自身文化资源实现充分发展,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的研究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为背景,以牙人牙行为主题.牙人是传统社会交换中买卖双方中间人.牙行既是牙人行业组织,又是牙人经纪场所.牙人牙行在前现代中国社会十分普遍,几乎
本论文是在学习社会学的基础上,通过对烟草行业与整个社会的综合性具体进行研究后,充分利用所学的社会学有关知识及基本观点,综合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及基本
新时期,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形成和发展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和中介,而大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又是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思想前提。因此,两个教育的结合对大
通过对湖南省龙山县坡脚乡土家族聚居地报格村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作者对该村的文化变迁进行了描述和研析。 通过劳动工具、住所、饮食、服饰、交通与通讯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来
不同族群如何和睦地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体系之中,这是人类政治实践所提出的一个严肃课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尝试性回答。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本文的研
新社会史的研究,强调“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通过实证研究,重现聚落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文尝试从笔者在长乐三溪村收集的历代碑刻和访谈资料出发,结合地方文献,重建该聚落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