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下γ-氨基丁酸(GABA)对杨树生长与适应的调控作用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渍化不仅影响着树木生长、产量与分布范围,还威胁着国土生态安全。因此,开展树木耐盐机制研究对提高盐胁迫环境下树木生态经济效益,促进盐碱地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四碳非蛋白质组成的氨基酸小分子代谢物,在动物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而在植物中作为信号分子和代谢物参与逆境胁迫响应和生长发育,但其在盐胁迫下对植物生长与适应的作用机制还未被完全解析。本论文以杨树为实验材料,利用形态解剖、生理生化、转录组与代谢组等手段,并结合13C示踪技术,探究GABA在短期(水培)和长期(土培)盐胁迫下对杨树生长与适应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盐胁迫激活杨树幼苗GABA支路及改变相关碳氮代谢响应对6周龄的84K杨苗(Populus alba×Populus glandulosa)杨树苗进行0、50、100、200和300 m M Na Cl水培胁迫处理30 h。结果发现,与对照相比,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叶部H2O2、MDA、叶绿素以及根和叶钠离子的含量明显提高;GABA支路中谷氨酸脱羧酶(GAD)和GABA-转氨酶(GABA-T)以及TCA循环中α-酮戊二酸脱氢酶(α-KGDH)(300 m M Na Cl除外)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的酶活性增强27.2%–301.3%;伴随着GABA支路和部分TCA循环关键基因GADs、GABA-Ts、SSADHs、SDHs和SCSs表达水平提高。同时,GABA支路的关键组分Glu和GABA含量增加30.0%-200.0%(300m M Na Cl除外)。另外,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也显著增加,TCA循环中间产物琥珀酸和苹果酸含量却明显下降。因此,盐胁迫通过降低关键中间产物的含量水平抑制TCA循环后,可通过激活GABA支路活性、改变碳氮平衡来提高杨树耐盐的能力。2.GABA参与杨树盐胁迫响应过程中激素ABA和乙烯信号途径的调控对6周龄的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水培杨树苗在200 m M Na Cl胁迫下分别施加0、0.25和10 m M GABA水培处理0、6和24 h。结果发现,200 m M Na Cl处理下,施加0.25 m M和10 m M GABA比未施加(0 m M GABA)明显提高了H2O2含量以及SOD和POD酶活性,并影响了内源ABA和乙烯含量,甚至施加0.1 m M GABA使盐胁迫下内源ABA含量降低了44.8%。在转录水平上,外源GABA调控盐胁迫下ABA相关基因(ABAG、ABAHs和PYLs)和乙烯相关基因(ACOs、ACSs和ERFs)的表达。另外,利用过表达GAD2以及利用抑制剂氨己烯酸和琥珀酰磷酸盐分别阻断GABA-T和α-KGDH的酶活性来提高内源GABA浓度后,同样也能够改变ABA含量和乙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因此,GABA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调控盐胁迫下杨树活性氧动态以及ABA和乙烯信号途径。3.盐胁迫下外源GABA调控杨树碳代谢进而促进生长对9周龄的84K杨苗在低(1.0%)、中(1.5%)和高(2.0%)浓度的盐胁迫下分别施加0和0.4%浓度的GABA土培处理45天。结果发现,与单独中浓度盐胁迫相比,施加外源GABA显著增加了盐胁迫处理下杨树幼苗叶面积、叶片数量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强了光合固碳能力,促进了杨树株高和地径生长,从而使中浓度盐胁迫下植株生物量显著增加29.0%。在碳氮代谢方面,外源GABA改变了中浓度盐胁迫下茎中糖类化合物含量;缓解了盐胁迫对Glu相关的氨基酸和TCA中间代谢物含量的抑制作用,并伴随着相关碳氮代谢基因表达变化。另外,施加外源GABA使中浓度盐胁迫下单位重量茎段的半纤维素含量明显降低了6.4%,使酸溶性木质素含量增加了28.6%,改变了细胞壁组分的比例,却在生物量水平上显著增加了木质素总量(20.8%),略微增加了半纤维素总量(6.5%)和纤维素总量(5.1%),并伴随着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因此,盐胁迫下外源GABA可通过调控杨树叶与茎碳代谢促进生长。4.基于13C标记证实盐胁迫下外源GABA具有调控碳向木质部分配的作用对9周龄的84K杨幼苗在中浓度(1.5%)盐胁迫下施加0和0.4%浓度的GABA土培处理21天。结果发现,与盐胁迫45天类似,外源GABA同样促进了杨树生长,改变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等;茎段显微结构观察发现,盐胁迫下外源GABA显著增加了木质部宽度和导管直径(>15.5%)。13C同位素标记实验发现,外源GABA显著增加盐胁迫下叶部光合碳同化产物的固定(>24.2%),并提高了碳向皮部、木质部和根部的分配(>25.1%)。与标记后24 h相比,盐胁迫下标记48 h后,外源GABA明显增加了皮部和根部13C分配比例,而木质部13C分配比例却没有变化。因此,外源GABA通过直接影响盐胁迫下碳固定能力及碳的转运和分配,对杨树生长起到正向调控作用。
其他文献
以金银花为原料,采用水浴加热辅助提取法同步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与总黄酮,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基于单因素试验,以绿原酸与总黄酮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进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25∶1 (mL/g)、提取时间82 min、提取温度57℃、乙醇体积分数66%。该工艺条件下,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与总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理想的生物源杀虫植物,其主要活性成分是印楝素。我国引种印楝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缺少其精准化栽培的理论和技术。为了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印楝的高效栽培理论体系,充分挖掘印楝素的生产潜能,本研究以最为关注的水分和光照两个环境因子作为切入点,分别以印楝幼龄实生苗和印楝成年无性系作为试验材料,分析印楝幼苗生长及其初生代谢酶对不同
研究森林CH4通量变化过程与源汇转换格局是森林生态学、应用气象学及全球变化研究等相关学科及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科学主题。华北低丘山地地处暖温带气候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一直是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迄今为止该地区森林CH4通量变化及其控制机制的研究至今未见详尽的文献报道。因此,研究该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CH4通量变化特征、源汇转换过程及其影响机制,测算累计通量及其增温潜势,尤具
松材线虫病是世界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给我国松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危害。但松材线虫病因其病害系统的复杂性,致使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致病机理尚未有明确的科学定论。松材线虫致病过程中松树萜烯类物质代谢紊乱导致的空洞化现象是其典型的病理学事件;分子拟态蛋白是病原物分泌的与寄主防御相关蛋白在结构或功能上相似的蛋白,其能干扰寄主的防御反应。松材线虫分子拟态蛋白可能
木材干燥是实木利用的一个重要工序。木材的干燥质量及效率直接决定着木制品的出材率及产品质量。低渗透性木材在干燥过程中存在干燥时间长、能源消耗大,容易产生干燥缺陷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高效利用。微波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木材的渗透性,为难干木材的高效高质量干燥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以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心材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微波处理工艺,分析微波处理材微观构造和孔隙结构
报纸
杨树、落叶松和云杉是我国主要用材树种,木材利用广泛,在国内外木材市场上占具重要地位。杨树属于被子植物,而落叶松和云杉属于裸子植物,二者的木材结构不同,暗示其木材形成机理存在差异。本研究选取84K杨树、日本落叶松和粗枝云杉为研究对象,采用二代测序结合三代测序手段,探索miRNA、mRNA及其可变剪切形式在木质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比较裸子植物树种日本落叶松和粗枝云杉和被子植物树种84K杨树在木材形成过
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红豆杉的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其抗癌活性广谱而高效。7-木糖基紫杉烷类的木糖基化代谢处于紫杉醇等7-羟基紫杉烷生物合成的分支途径,是影响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重要步骤,其关键酶为紫杉烷7-木糖基转移酶(Taxane 7-xylosyltransferase)。鉴定并实现编码基因的定向调控,对显著提高紫杉醇的含量、降低紫杉醇的生产成本具有重大意义和应用价值。
纤维素作为植物细胞壁中必不可少的结构成分,是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桉树(包括巨桉)作为优良用材林树种,为造纸行业和木材行业提供了大量的植物纤维原料。纤维素合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一系列重要生物学过程,每个过程均由多基因参与且呈网络调控。目前仍缺少对巨桉木材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和非编码RNA调控作用的研究。本研究以巨桉3个不同部位(胸径处、树干中部和树干上部)的主干为材料,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探究生态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理论,主要用以研究多种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平衡关系,可以把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在元素水平上统一起来。这一理论将为揭示杉木人工林养分平衡关系和其受环境影响模式提供新的研究手段。为此,本文以中国亚热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主产区杉木人工林植被-土壤-凋落物连续体为研究对象,试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