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海”的隐喻对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anhua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青睐。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阶段:传统隐喻研究和现代隐喻研究。在传统隐喻研究中,隐喻被认为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出版,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从此开创了现代隐喻研究的新途径。该理论认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感知、体验和表达另一类事物的过程,隐喻发生的机制是基于相似性从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是一种基于身体体验的认知机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语言和生活中。人们普遍认识到,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系统主张隐喻是人类概念系统的固有特性,它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事物,更是一种思想层面的事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海洋占地表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其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对海的探索源远流长。古今中外,伴随着人类对海的认识和探索、特别是航海时代的兴起,语言中衍生出许多与“海”相关的意象,日常语言中有关海的隐喻也比比皆是。从众多关于海的意象及隐喻分析中可知,“海”在我们人类的认知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语言学的视角,对英汉语言中的“海”的隐喻现象加以对比研究,采用语料库的定量分析和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英汉“海”的隐喻在实际语料库中使用的异同进行对比探索,发掘并揭示导致这些异同的深层次原因。为此,笔者首先进行语料收集,收集并归纳了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主要的“海”隐喻表达,语料均来源于两大权威语料库:英语来源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汉语来源于北京大学的现代汉语语料库CCL。在对大量的语料归类、对比和分析之后,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就定性方面而言,英语和汉语都存在大量有关“海”的隐喻表达;2)就定量方面而言,基于对语料的统计,整体上来说,汉语关于海的隐喻较之英语更为普遍。文章从海的属性出发,以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得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海”的隐喻映射目标域共涉及二十项,其中英汉共有六项隐喻映射,即“海隐喻变化”、“海隐喻空间”、“海隐喻美好品质”、“海隐喻数量之多”、“海隐喻挑战”以及“海隐喻气势”。汉语中独有“海隐喻时间”、“海隐喻经济”、“海隐喻思想”、“海隐喻爱”以及“海隐喻程度”五项隐喻映射,英语中独有“海隐喻状态”、“海隐喻眼睛”以及“海隐喻人物”三项隐喻映射;3)有关英汉“海”隐喻的相同点是源于人类相似的身体认知体验,而不同点则主要归因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文化差异和人种差异因素。本文是基于语料库的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属于概念隐喻的跨语言、跨文化研究。通过对英汉“海”的隐喻对比研究,使得人们进一步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同时,本研究对外语教学、英汉语言的翻译以及跨文化交际都有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与澳大利亚双边贸易发展迅速。本文以贸易依存度指标分析中澳贸易的依存关系,以贸易竞争指数指标分析澳贸易的竞争与互补关系。分析结果显示,中澳贸易依存关系紧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紧要时期,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的旅游业迎来了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期。然而,自党中央相继出台加强党风建设的“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一
公用企业作为基础性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但其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备受争议的就是公用企业的垄断问题。目前我国公用事业领域往往
目的观察白芥子涂方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疗效与皮肤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所纳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于三伏天期间进行贴敷,第1年基线期所有患者在(肺俞、心俞、膈
亚硝酸盐是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常用的发色剂,其与肉中肌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酸基肌红蛋白,使肉制品呈鲜艳的亮红色,感官良好,并且还能保证肉制品的后熟风味,但近年来,由于亚
改革开放40年不仅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的发展。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包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空中轨道交通工具是一种悬挂式空中轨道城市交通工具,简称空轨。就目前来说,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现代化智能空轨交通系统是西门子公司研发制造的H-Bahn。H-Bahn是德文缩写,中文翻译
学习动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是否能够把握一切机会应用或操练二语,它决定了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二语的程度及学习者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动机减退是指减少或削弱某些行为
提出了一种应用钙基脱硫剂脱除冶炼烟道气中高浓度SO2并回收硫单质的方法。通过热力学模拟多种硫化物与SO2之间的反应,筛选得出硫化钙(Ca S)适合作为化学链脱硫技术的脱硫剂,它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行列,同时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对全球经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