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焦乃脾胃之居所,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胃虚弱,或被邪气所犯,以致中阳不足,运化无力,寒湿内停,升降失常则形成太阴病。仲景提示治法是“当温之”,“宜服四逆辈”。理中丸由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当属“四逆辈”。调理脾胃在临床运用中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亦是我导师临证用药时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目前对理中汤及其类方各单方的研究虽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以整体形式研究理中汤的报道却不多见。本研究尝试讨论本方的现代证治规律,为临床规范辩证用方,及扩大运用范围提供借鉴,初步探索理中汤理法方药临床运用规律。方法:本研究以现代医案文献研究为主,主要收集1989-2011年公开发表于各种医学期刊中有关理中汤临床运用的文献报道,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167例医案,收集项目主要包括症状、舌象、脉象、用药情况和中西医病名等。对各项资料进行规范处理后建立相关数据库,利用频数统计分析、黄金分割法和关键字词统计分析法,对理中汤医案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理中汤证的证治规律,明确理中汤的主要症状诊断指标、加减用药规律及中西医疾病谱等。结果:①理中汤的一般发病规律: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30岁以上为主要发病年龄段,发病季节以10月、3月和6月份居多,半年内及4年以上为理中汤的主要病程范围。饮食失宜及其他病因为主要发病原因,阴阳失调和内生“五邪”为主要基本病机,具体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寒,运化失司和脾肾阳虚,阴寒内盛。②临床辨证规律:主要症状为纳差、神疲乏力、手足冰凉、腹胀、泄泻、便溏、畏寒、腹痛、四肢不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口淡(不渴)、精神萎靡;舌色主要为淡舌,舌形主要为胖大舌和齿痕舌,苔色主要为白苔,复合舌苔主要为薄白、白滑及白润;主要脉象为沉脉、细脉、沉细脉、迟脉、弱脉及沉迟脉,脉象关键字为沉、细、迟、弱。③用药规律:平均每个医案使用原方3.84味药,加用2.7味药,平均每个医案用药6.54味,原方各药平均使用剂量按降序排列为白术>人参>干姜>甘草。主要加味药类型为温里、补虚、解表、利湿和行气类药,主要加味药物为附子、茯苓、桂枝、肉桂、黄芪和半夏。临床运用主要为汤剂,最常服药剂数为3剂。④中医主治病证以内科脾胃系病证最多,主要主治病证为泄泻、口疮、血证、胃痛、便秘及腹痛;西医主治病证以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最多,基本主治疾病为腹泻、口腔溃疡、胃肠炎、便秘、多涎症、冠心病、肝炎和呃逆。结论:理中汤的主要病因为饮食失宜及其他病因。其病机为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治则为温中散寒、益气健脾。理中汤(干姜、人参、白术、甘草)温中散寒、益气健脾,补虚为主,兼有化湿、解表等驱邪之功,攻补兼施,效如桴鼓,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其临床适用范围较广,凡具有中焦脾胃虚寒特点的内外妇儿各科患者均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