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作为其行动指南,并参照国际可持续发展的总趋势,旨在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和谐发展。四川省从19世纪90年代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建立了四川省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过程中,虽然四川省作为我国内陆的农业大省,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相对较为贫乏,经济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本研究通过建立影响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即PREE系统,从动态和静态二个方向,以协调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为主要方法,对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协调水平的纵向和横向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四川省实验区的建设实践情况,提出其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重点发展的领域。本文共分为七个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进展和本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内涵。主要介绍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起缘,大致经历的发展历程,实验区发展和建设的理论依据,主要分为两个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着重介绍其形成、定义和内涵。循环经济理论主要介绍其产生和重要原则。第三章为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概况,主要包括其缘起、优势与特色、建设情况。第四章为四川省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其构建原则和指标内涵。第五章为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的计算及分析。本文对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度量时,主要构建了PREES系统,运用了协调度计算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进行计算。其中协调度计算法主要是对2000-2011年,四川省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方面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序列分析,分析四川省近年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发展状况;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进行横向的度量和分析。第六章为基于协调性的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主要是分析实验区建设的运行机制,分析目前较为成功的二个实验区发展模式,提出四川省实验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该重点建设的领域。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