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人们带来了高新科技的享受,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需要妥善解决的法律问题,3D打印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3D打印在接下来的数年将以更廉价、高速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它昭示着一个人人可以“侵权”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对3D打印技术相关的三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特征、类型和认定标准的研究,阐明了3D打印环境下知识产权侵权制度完善的必要性,并对此项制度的构建提出具体建议。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3D打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法律风险。阐明了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况、特征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提示了3D打印技术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第二部分阐述了3D打印的专利侵权问题。3D打印和传统的打印复制是有区别的,从实质上来说,3D打印就是制造,所以其可能造成侵权的对象不仅是物品的外观设计,还有可能包括内在结构的产品发明、方法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等。如今3D打印设备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日常生活中的机器产品制造成本已经减少了很多,其制造难度也不似从前,更多消费者都开始加入了制造的行列,随之而来的就是专利侵权案的不断发生。本部分总结了3D打印环境下专利侵权特征和三种专利侵权类型,并对3D打印专利侵权行为认定进行分析,最后为我国专利制度在3D打印环境下的完善给出了三个方面建议。第三部分阐述了3D打印的著作权侵权问题。3D打印能够直接再现三维物体。从技术流程上看,3D打印的原理本身是不会与著作权联系起来的,然而,在技术运用过程中所参照的前提和结果,就有很大的概率会侵犯到他人的著作权。本部分分析了3D打印环境下著作权侵权原因和类型,对3D打印著作权侵权行为认定进行了分析,为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第四部分阐述了3D打印的商标权侵权问题。3D打印技术因其特殊的实现过程给商标的运用造成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继而造成了商标侵权风险抑或是不利于商标权的合法行使。本部分分析了3D打印环境下商标权侵权的类型,对3D打印商标权侵权行为认定进行分析,最后为我国商标权制度的完善给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