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肩峰撞击症中二型肩峰患者行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与单纯行关节镜下肩峰下清理术所取得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指导临床肩峰撞击症中二型肩峰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与方法:选取自2013年至2014年间XX医院关节外科诊断明确及手术治疗的肩峰撞击症二型肩峰患者57例。行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患者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平均52岁(最大68岁,最小39岁),平均住院周期为6天(最长住院时间为11天,最短为5天),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最长15个月,最短12个月);行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患者25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岁(最大70岁,最小42岁),平均住院周期为6天(最长住院时间为8天,最短住院时间为5天),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最长13个月,最短10个月)。纳入标准:患者存在肩部非创伤性疼痛,上举时疼痛加重,伴有夜间痛。患肢肩峰前部存在压痛,患肢主动活动范围受限,被动活动范围正常。Neer sign(+),Hawkins sign(+),疼痛弧60°-120°;通过自主休息、热敷、烤电等理疗措施不见效,在医师指导下行肩部肌肉功能锻炼;口服非甾体药物;玻璃酸钠、曲安奈德及利多卡因三联针肩峰下间隙注射。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症状仍不见明显缓解或复发,影像学冈上肌出口位报告提示为二型肩峰。排除标准:MRI提示及术中探查到肩袖撕裂需缝合肩袖的患者;肩部其他结构存在影响手术结果的功能紊乱,如盂肱关节不稳、冻结肩、bankart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钙化性肌腱炎,盂肱关节炎,肩锁关节炎等;合并有其他对手术结果产生影响的疾病,如精神类疾病,风湿类疾病或颈神经根疾病等;肩部存在创伤或手术史。所有患者经由同一医师诊断及治疗。术前、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1年定期随访评测VAS疼痛评分及UCLA评分。并计算平均1年UCLA评分优良率。实验数据通过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各时间段VAS疼痛评分及UCLA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UCLA评分优良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术前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值6.56±1.08分,UCLA评分均值9.43±1.34分;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均值3.50±1.11分,UCLA评分均值14.19±1.73分;术后6周VAS疼痛评分均值2.22±1.24分,UCLA评分均值20.56±2.69分;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均值1.59±1.01分,UCLA评分均值26.47±3.26分;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均值0.97±1.15分,UCLA评分均值31.31±3.89分;术后1年VAS疼痛评分均值0.53±1.22分,UCLA评分均值33.15±3.78分。术前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值6.40±1.15分,UCLA评分均值9.64±1.41分;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均值2.00±1.00分,UCLA评分均值14.60±1.44分;术后6周VAS疼痛评分均值1.56±0.77分,UCLA评分均值22.16±2.46分;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均值1.20±0.71分,UCLA评分均值27.00±3.41分;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均值0.72±0.84分,UCLA评分均值31.40±4.68分;术后1年VAS疼痛评分均值0.52±0.87分,UCLA评分均值32.68±3.95分。术后1周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与术前比较检验所得P<0.05,具有显著差异,术后1周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减低。术后1周、6周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检验所得P<0.05,具有显著差异,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组VAS疼痛评分改善更加明显。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间VAS疼痛评分检验所得P>0.05,无显著差异。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及1年两组间UCLA评分无显著差异。根据UCLA分级标准(34-35分为优秀;28-33分为良好;21-27分为一般;0-20分为差)在一年随访结果中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组患者可取得88%的优良率,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患者可取得84%的优良率,两组间UCLA优良率检验所得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关节镜下肩峰下减压术与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都能明显改善肩峰撞击症中二型肩峰患者患肢症状及提高患肢功能。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肩峰撞击症中二型肩峰患者推荐行关节镜下单纯肩峰下清理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