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中国,哮喘是主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所有年龄段人群都会受到哮喘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1990-2019年中国哮喘死亡负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探讨宏观因素对哮喘死亡风险的影响,并预测2020-2025年中国哮喘死亡负担,为当前和未来哮喘的针对性防控管理、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等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球健康交换数据库中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9(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哮喘死亡负担数据,分析1990-2019年中国哮喘死亡负担的变化情况。第一,使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1990年和2019年中国哮喘死亡率和过早死亡导致人群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lost rate,YLL rate)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第二,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来研究中国1990-2019年期间分时期和整体的哮喘死亡率和YLL率变化趋势。第三,使用差别分解法来探究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哮喘死亡率和YLL率的影响。第四,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来评估哮喘死亡风险的年龄效应、时期效应和出生队列效应,进一步从宏观角度探讨影响哮喘死亡的因素。第五,使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来预测2020-2025年哮喘分年龄组死亡率和死亡人数,基于预测哮喘死亡数进一步估计2020-2025年哮喘YLL和YLL率,评估未来我国哮喘死亡负担状况。结果:(1)从1990-2019年,中国哮喘的总死亡率从3.41/10万下降到1.74/10万;总死亡人数从4.04万人下降到2.48万人。中国哮喘的总YLL率从83.98/10万下降到31.05/10万;总YLL数从99.41万人年下降到44.17万人年。在观察期内,男性哮喘死亡率和YLL率均高于女性,高年龄段人群哮喘死亡率和YLL率高。(2)1990-2019年,中国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哮喘死亡率分别以年均2.34%、1.83%、2.86%的速度下降。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哮喘YLL率分别以年均3.35%、2.96%和4.08%的速度持续下降。各时期哮喘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年龄标准化YLL率下降速度高于同期哮喘死亡率和YLL率下降速度。(3)1990-2019年,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哮喘死亡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156.89%,-198.55%,-129.04%;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全人群、男性和女性哮喘YLL率下降的贡献率分别为-76.33%,-90.55%,-65.01%。(4)根据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结果,年龄效应显示,男女性的哮喘死亡相对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90-94岁组,男女性均达到死亡相对风险的最大值(男性:37.74,女性:32.44)。时期效应显示,男女性哮喘死亡相对风险随时期变化呈下降的趋势(男性:1.41到0.72,女性:1.70到0.57)。队列效应显示,男女性哮喘死亡风险随着出生队列的推移而减小(男性:3.33到0.06,女性:3.05到0.08),越晚出生的队列,哮喘死亡风险越低。(5)预测2020-2025年中国哮喘死亡负担将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在2025年,男女性哮喘死亡率分别为1.89/10万和1.34/10万,男女性哮喘死亡数分别为1.37万人和0.94万人;男女性哮喘YLL率分别为25.33/10万和16.03/10万,男女性哮喘YLL分别为18.45万人年和11.28万人年。结论:(1)1990-2019年期间,中国哮喘的死亡负担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男性死亡负担高于女性,高年龄段人群是哮喘死亡的重点人群。(2)2004-2008年是哮喘死亡率和YLL率的快速下降时期,近年来哮喘死亡负担改善速度有所下降。(3)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哮喘死亡率和YLL率的下降存在负向作用,减缓了哮喘死亡负担的改善程度。(4)1990-2019年中国哮喘死亡率的下降主要可归因于时期和队列效应,年龄效应不利于哮喘死亡率的下降。(5)2020-2025年,预测中国人群哮喘死亡率、YLL率将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哮喘死亡负担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