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发射井筒筒间状态监测管道机器人设计及控制系统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射井筒筒间操作空间狭小,监测和维护筒间管道的难度较大。为客观掌握筒间管道的内部状态,保障模拟发射井筒弹射实验安全,本文在装备预研教育部联合基金“水下导弹垂直发射筒盖系统智能控制与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的支持下,研制了一种垂直发射井筒筒间状态监测管道机器人控制系统。主要用来在空间狭小的管道内完成状态监测、视频回传、实时诊断任务;对回传视频进行离线检测,进一步统计管道内部的裂纹损伤。首先,设计管道机器人机械结构,分析管道机器人机械单元工作原理、力学特性及驱动性能;建立管道机器人三维模型,进行管道机器人运动分析与仿真,对机器人的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初步验证可靠性,对机器人样机进行运动仿真,验证机器人机械结构的有效性。其次,根据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确定系统的总体方案,阐述系统工作原理,按照功能对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计。搭建工控主板模块,装载管道机器人系统的上位机系统,用于发送控制指令、实时显示并储存回传的视频数据;搭建完成电源管理模块,实现显控平台的充放电功能;确定系统硬件接口的具体连接方式;对集成控制器的电源电路、启动模式接口电路、指示灯电路及驱动电机调速电路进行设计开发。结合控制系统硬件,以C语言为主要编程语言,设计控制系统软件部分的视频模块和电机控制模块,包括视频采集初始化以及视频采集的具体流程,集成控制器的通讯过程、传输协议与接口配置;以C#为主要编程语言,设计了上位机界面,介绍了上位机界面组成和系统操作流程。然后,为提高管道机器人控制系统识别裂纹和损伤的能力,缓解YOLO v3(You Only Look Once)对管道中细小裂纹损伤检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对算法进行两处改进:针对预测边界框的预测准确性,采用GIoU(general intersection over union)的边界框评判方式,将GIoU损失结合进YOLO v3目标检测器;针对特征图缩小次数过多引起的浅表特征信息损失过多的问题,在浅层网络上增加辅助网络,直接将浅层的特征信息传输给到对应尺度的YOLO检测层,增强了YOLO检测层对裂纹纹理、特征、颜色等表面特征的识别能力;随后制作管道裂纹数据集、搭建网络结构、训练网络模型,并引入准确率、错检率和漏检率来评估网络模型的性能。最后,在系统搭建完成后,通过对管道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运动控制进行实验研究,测试管道机器人样机在垂直变径管道中的行走性能,进行运动控制实验,验证管道机器人机械结构合理性与控制系统的实用性;进行管道裂纹识别实验研究,通过识别手持式显控平台返回的管道内视频信息,对比算法改进前后网络模型对管道裂纹数据集的识别效果,验证算法改进后对与识别管道裂纹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基本功能要求。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逐渐把能源效率及其可持续性作为研究的主题,对高效率、无污染、高能量和小型化等特征的材料和器件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NiCuZn铁氧体由于其低成本、低损耗和居里温度范围广等优异特性吸引了大量的关注。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铁氧体Nix Cu0.2Zn0.8-xFe2O4(0≤x≤0.28),研究了其结构、形貌、低温下的自旋玻璃行为、相变附近的磁热效应及临界行为,并且探索了Ni2+取代Z
1资料与方法1.1病人资料 10例患者,术前均经MRA确诊,为胸主动脉瘤(Stanford B)型.手术位于DSA室,行全麻.取左锁骨上横切口,显路颈外动脉,到右侧大隐静脉搏长约15cm,远心端与
研究当归、黄芪、鬼臼和猫人参的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羟自由基清除率,并计算出半数清除率(IC50).当归多糖、黄芪多糖、鬼臼多糖对羟自由基的IC50分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器,不断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风险高,而商业银行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使小微企业长期受到金融排斥。农商行成立的初衷是服务“三农”、区域中小微企业发展,加上农商行强劲的区域地缘优势,这也为农商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提供契机。虽然目前农商行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小微企业先天性条件不足以及农商行风控制度不健全
官地矿选煤厂针对露天煤场煤尘污染严重、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建立了封闭式煤场储存系统,不仅有效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降低了煤炭流失量,提高了煤炭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经
创新药物靶点发现是新药研发的关键和难点,通过蛋白质功能分类研究,可以深入理解靶点蛋白特征,为加快靶点发现研究提供助力。蛋白质功能分类的前提是对蛋白质功能进行注释,随着多种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质序列大量累积,传统的通过实验注释蛋白质功能的方法已无法弥补已注释功能的蛋白数量和未注释功能的蛋白数量之间越来越大的鸿沟。基于计算的蛋白质功能预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已经成为蛋白质功能注释领域不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