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四次被提名英国布克奖,并于2000年夺得该奖项,素有“加拿大文学女王”称号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展现了她对叙述和体裁的高超掌控能力。她的作品着重于三个不同但紧密相关联的文学传统的交叉点上:女权主义,民族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并揭露了在现代社会中,女性支离破碎的生活,遭受的磨难,以及传递的伤痛。本文试图从互文性视角对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进行重新解读,以共时研究的方法,强调文本内容与文本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文本间的相互指涉,将文本从单一的阅读语境中解脱出来,并置于广阔的文学背景中加以审视,并指出小说意义的生成正是多文本相互交叉,联系,作用的结果。本文从热奈特所界定的狭义的互文性中包含的两种互文手法,共存关系的互文手法典故(allusion)和派生关系的互文手法戏仿(parody)来重新解读《可以吃的女人》和其“前文本”——替罪羊小说、童话故事、哥特小说、和传统女性小说结尾等的相互指涉和意义关联,以期通过这些“互文本”来发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为读者解读《可以吃的女人》提供新的视野。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成长背景,文学地位、成就,国内外对她文献评论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介绍了互文性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理论和巴赫金的“对话性”和“复调”理论,推演到法国文学批评家和女权主义者朱丽娅·克丽斯蒂娃提出这一术语,再到以罗兰·巴特为代表的广义互文性和热奈特为代表的狭义互文性,探究了可操作的狭义互文性理论与本研究的相关性。第三章根据共存关系的互文手法——典故,分析了《可以吃的女人》当中隐喻的替罪羊小说和童话故事,以及它们和阿特伍德文本的关联,影响作用,得到了阿特伍德笔下女性角色遭受磨难和压迫的深层次原因。第四章根据派生关系的互文手法——戏拟,展示了《可以吃的女人》与哥特文学、传统小说当中的女性结尾的互文关系,旨在凸显阿特伍德对传统文学体裁和风格的转变、颠覆,挖掘《可以吃的女人》的多重主题。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扼要总结了全文的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