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变梁异型节点破坏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js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大型、大跨结构,梁柱截面发生变化的框架异型节点广泛出现。该类非规则节点的特点在于节点核心处两侧梁截面和上下柱截面尺寸变化较大,其受力特征明显不同于常规节点。我国现行规范中有关该类节点给出的处理规定,仅仅是从经验或者概念意义上的考虑所得,缺乏充足的试验依据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本文重点对该类框架异型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对10个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试件分两批进行伪静力试验研究,以全面了解该类非规则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组合体梁柱尺寸变化、轴压比、配箍率等参数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异型节点试件通裂阶段与极限阶段非常接近,对于包含异型节点的框架结构,建议按通裂阶段作为极限状态进行抗震设计;现行规范建议方法应用于框架异型节点设计时存在安全隐患,按照常规节点设计的异型节点试件难以满足刚性节点的要求。2.根据节点区左、右梁高差变化与框架柱截面高度的相对关系,将钢筋混凝土框架异型节点划分为两类,并提出了计算两类异型节点特性的建议公式。3.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异型中节点的破坏过程和破坏特点,结合异型中节点左右梁高不等的特性提出等效斜压杆机理,并以该破坏机理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预测异型节点区强度和变形的新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4.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梁高不等特性的中节点等效核心区在剪、压复合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应用三种混凝土构件抗剪基本理论对等效核心区进行了受力分析,并对三种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基于改进斜压场理论计算得到的剪应力与剪切变形关系曲线与异型节点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同时该理论模型与大量框架节点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良好;5.鉴于现行规范建议的节点抗剪能力计算方法均为基于试验资料的半经验公式,缺乏合理理论模型支撑,本文对两种基于受力平衡的节点抗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并与大量无扭矩作用的框架节点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结果表明:软化拉压杆模型(S-S-T Model)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与现行规范建议设计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当,但软化拉压杆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节点的受力性能,较为合理的解决了现行规范建议公式相关条款没有明确理论模型支撑的难题。6.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比现行规范控制水准较严的异型节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及相应的构造措施,以确保该类非规则框架节点的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2016年5月6日,66周岁的《海南日报》开启了自2013年以来的第三次改版,全面深度拥抱媒体融合时代,以“岂止于纸,岂止于精”的改版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版面创新实践。本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颠簸在“伪圣化”的道路上,一直圈定在“模式化”的套子里,用“高尚的思想”构思立意,用“统一的公共思维”谋篇布局,不重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箝制了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也为勘察设计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及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推动企业发展,既要加强对企业的效率
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很好得利用了框架的抗剪性能和剪力墙、支撑、筒体的抗弯性能,两者通过各楼层楼板的横隔板的作用使他们变形一致,达到协同工作的状态,发生对框架有利的相
为了揭示土壤容重对浑水肥液入渗水氮运移特性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容重(1.30,1.35,1.40,1.45 g/cm3)累积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土壤含水率分布规律以及
旋切板胶合木(Laminated Veneer Lumber, LVL)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木产品(Engineered Wood Product),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蠕变是木材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木
【摘 要】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较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各学科教学中作为辅助形式而存在,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在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的分层,并且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微课进行全面的开发利用,将其运用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中的重点强调等,能够对教学工作产生积极影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氟硅材料标准研究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此作了很多的研究。在分析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急需建立具有系统性、协调性、适用性和前瞻性的氟硅材料标准
通过两台1:6大型室内模型试验,分别对单体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带1跨2层裙房的大底盘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基础沉降变形、地基反力分布和底层柱、筏板的内力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