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化学计量比硫族银化物奇异磁电阻效应的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0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化学计量比的硒化银和碲化银(本文统称硫族银化物)系列材料展现出奇特的磁电阻(Magnetoresistance,MR)效应:在超宽磁场(0.1mT~55T)和超宽温度(4K~300K)范围内材料显示正MR效应,且MR效应与磁场呈线性关系。这一奇异的MR效应使该系列材料在超强磁场的测量、脉冲激光技术、磁技术和信息读取技术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美国能源部已将这种材料作为未来十年重点开发的材料之一。但是该系列材料的制备工艺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优化,材料的表征和性能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充分,甚至出现报道结果相互抵触的情况。至于该系列材料的机理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国外文献尽管有一些工作能够定性或者半定量地与实验结果吻合,但是一个公认的建立在第一性原理基础上的理论机制尚未建立。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基于目前所有的实验事实,尤其是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的观测,并且在充分调研国际上相关机理的研究后,比较深入、系统地探索了非化学计量比硫族银化物系列材料MR效应的机理。我们研究的结果是国际上最早能够与实验进行定量比较的理论模型,主要针对块材和薄膜分两个层次建立了四个理论模型。首先,第一个层次是从唯象角度建立的模型。第一个模型是所谓的两相复合材料有效介质近似模型。模型的基本物理思想是假设材料的结构可以从整体上视为许多小的银金属沉积物镶嵌于硒化银或碲化银介质中,即所谓的两相(金属相和半导体相)复合材料。模型的关键之处在于根据材料属于窄禁带半导体的特点,基于对实验数据的观察,找到材料中载流子迁移率随温度和磁场场强的依赖关系。利用有效介质近似的自洽方程成功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可以进行定量比较的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了块材的MR效应与磁场、温度及银金属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认为,材料内部结构的不均匀导致材料内电流的流动发生弯曲,在外磁场作用下电流的弯曲加强,从而引起材料的奇异MR效应。利用模型预测了银组分的最佳掺杂浓度,此时材料的MR效应最为显著,其相应的物理图像是此时银金属在材料内部发生逾渗。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两者吻合较好。在第一层次,我们建立的第二个模型是两相复合材料的双重性转换模型。第一个模型不能用于薄膜MR效应的研究,原因是薄膜的边界效应显著,导致有效介质近似自洽方程不再成立。因此,要建立薄膜MR效应的理论模型必须另辟它径。仍然假设非化学计量比的硫族银化物材料是两相复合材料,并认为银金属是一滴滴小液滴镶嵌于半导体中,无磁场时这样的两相复合材料可以用“任意小液滴”模型描述。关键在于我们需要计算有磁场条件下的非对称的二阶有效电导率张量。为此,我们利用双重性转换(Duality transformation)关系,将问题转变为在物理上完全等价的无磁场条件下的标量电导率的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MR效应的数值与实验值完全吻合。为了能够更深入、直观地探讨材料产生MR效应的物理图像,我们在第二个层次(即半唯象的层次)建立了新的理论模型——准随机电阻网络模型,分别描述二维薄膜和三维块材的MR性质。模型的主要思想是认为材料内部电流的流动可以用电阻网络中的电流流动描述。模型中薄膜和块材分别被离散为四端口和六端口电阻单元整齐、有序排列而成的电阻网络。网络内部载流子的迁移率分布满足准随机分布,即受条件限制的高斯分布。两个物理限制条件为:分布的边界值分别为银组分和半导体组分的载流子迁移率;分布的均值与材料中银组分体积分数f有关,用复合材料的并联模型决定。对于准随机电阻网络模型进行了极其复杂的数值模拟运算,得到MR效应随磁场、温度变化规律,模拟结果与实验值极为吻合。模型的显著优点是,外电场、外磁场作用下不均匀材料内部电流的流动情况可以用网络内部电流的可视图直观反映。我们清晰地看到电流在外加磁场下发生强烈弯曲,电流流动的路径增加,使得材料的电阻增大,从而导致材料的正线性MR效应。这些工作有助于今后从第一性原理出发探寻相应的物理本质。在实验上已经发现非化学计量比硫族银化物材料的纵向MR效应,并进行了初步地表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掺杂种类的不同,材料纵向MR效应呈现复杂的行为,有正的纵向MR效应,也有负的纵向MR效应。国际上唯一的一篇探索相关机理的文章只是给出了负的纵向MR效应的定性说明。本文则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构建了纵向MR效应的随机电阻网络模型。基于材料内部的不均匀性和纵向MR效应的特点,对材料的电阻率张量以及网络电阻单元的六阶阻抗矩阵进行修正。研究表明,我们的模型完全能描述目前纵向MR效应的复杂行为,并且能够半定量地与实验结果吻合。尤其可贵的是,通过模拟三维电流可视图,清晰展示了样品厚度方向上的电流“喷射”现象。研究表明,材料的纵向MR效应主要是由于材料在厚度上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其他文献
企业集团往往体量大且业务繁杂,其对先进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处于领先地位,有实力将财务共享、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应用,借助这些技术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同时大型集团企业在应用先进技术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也更具研究借鉴的价值,其相关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经验有明显的传导作用,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内部审计履行的相关职能为管理层了解集团经营情况,完善相关制度,促进集团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方法。2018国家审
本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在这一章里面,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了分形几何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现状.随后介绍了Cantor展开以及量子理论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接着陈述了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成果.在第二章中,我们简单介绍了本文所涉及到的一些预备知识.我们首先介绍了测度的相关概念与性质,以便深入研究分形几何.接着讨论了Hausdorff测度和维数以及盒维数的概念和相关性质.然后对最重要的分形对象自相
随着各种相关技术日趋成熟,车间制造装备的柔性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生产实践中,企业作业车间存在着非线性工序工时、功能组加工效率不确定、同一工件具有多工艺路线等问题。而在上述条件下的作业调度算法设计与求解也是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本课题的研究针对上述工程问题,就非线性工时多工艺路线条件下的作业车间调度问题展开研究。首先针对作业车间中功能组工序工时无法确定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特征参数分析的功能组非线
(接2021年第12期)5.组合收发模式在收发组合模式下,一个保险杠内的超声波传感器首先依次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包。然后,超声波传感器将接收由感知范围内的一个目标所反射回来的回声脉冲。该回声脉冲在超声波传感器得到加强,然后作为数字信号转发至泊车辅助系统控制单元。泊车辅助系统控制单元根据回声脉冲的运行时间计算出目标距离。
期刊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定价:¥99.00本书以易于理解且对所有读者开放的语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系统技术发展现状及原理,探讨了自动驾驶的支持技术,如地图、网联、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
期刊
为满足坦克、装甲车辆等军用车辆的闭舱、无窗驾驶需求,研制了一套新型辅助驾驶系统。系统将分布于车辆四周的多路光学传感器获取车辆近身场景,通过全景拼接算法得到车辆近身360°的全景鸟瞰视频,该视频显示于车载显示屏,用于车辆通过窄道、有障碍物等特殊路段,或倒车时,驾驶员观看。同时,在车辆通过常规路段时,上述视频可根据驾驶员头部扭转角度,裁选出符合人眼观察视角的车外场景视频,传输至驾驶员显示头盔上,供驾驶
首先,介绍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测试标准及评价方法现状,其无法满足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研发的不同阶段的特殊测试评价需求。然后,依据研发阶段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测试评价关注要素,提出1种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测试评价模型。包含1种测试评价方法,测试评价的各功能和评价要素权重的设定,以及整个系统测试评价模型的搭建。最后,将此模型采用到1款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开发阶段的测试评价过程,依据其开发阶段的测试目的,引入目标识别、
期刊
研究光学孤子的内部振荡和相互作用。具体研究了光致异构聚合物中矢量孤子和贝塞尔光子晶格中项链孤子的内部模式(简称内模)和内部振荡,三维空间贝塞尔孤立波以及一维孤子的相互作用。研究内容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光致异构矢量孤子的内部模式和内部振荡研究了光致异构聚合物中的矢量孤子。当矢量孤子受到外部的扰动时,在矢量孤子内部激发出内模。首次得到矢量空间孤子的内模,发现光致异构矢量孤子的微扰本征值是实数,
近年来,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在我国的发生频率逐年增加。例如,2002年非典型肺炎的爆发、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及2010年玉树地震、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等。这些事件不仅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同时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也存在重大威胁。面临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我国各级政府迅速拨付大量的救援款物至灾区、下达各种临时优惠政策以及补偿政策,社会公众也万众一心捐赠大量的救援款物,以期尽快
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蛋白质折叠机制的研究是相当有挑战性并且吸引人的研究方向。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蛋白质折叠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是,直至现在,蛋白折叠的研究里仍有相当多未能完全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是采用一种用以研究蛋白质折叠的简化模型——联合残基模型(UNRES)来研究蛋白质的折叠路径,并在研究折叠路径的同时来改进我们所使用的联合残基模型。我们的工作有助于对蛋白质折叠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