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形犯罪的侦防对策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5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犯罪学研究中,有两个与侦查学研究十分紧密的概念。一是犯罪黒数,另一个是无被害人犯罪。犯罪黒数至少包括了那些实际发生而未被侦查机关发现从而未被追诉的犯罪数;无被害人犯罪虽然兴起于道德除罪化的研究,但其缺乏被害人或证人告知的特点亦为侦查学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从侦查学的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认真的思考后,Mark H·Moore(美国)教授提出了隐形犯罪(invisible crime)的概念。本文是以Mark H·Moore教授关于隐形犯罪的概念为出发点,从侦查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与思考。全文共包含四个部分,大约三万三千字。第一部分主要探讨隐形犯罪的概念。该部分从Mark H·Moore教授关于隐形犯罪的概念入手,分析其定义,在结合我国的刑法体系以及考虑到便于研究的基础上,对隐形犯罪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初步的界定。通过与犯罪黒数以及无被害人犯罪两个概念的比较研究,明确了他们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明晰了隐形犯罪的概念。最后一并分析了隐形犯罪概念的提出对刑事法学、刑事一体化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第二部分研究隐形犯罪的特点及原因。通过对隐形犯罪内涵和外延的分析,结合在犯罪实践中的表现,得出其具有无明显的被害人、犯罪的知悉面窄、犯罪现场的特殊性、犯罪黒数可能较大以及犯罪证据的特殊性的特点。通过对隐形犯罪罪因分析,从抽象到具体的层次展开,分别为:监督失控是隐形犯罪的根本原因;对隐形犯罪的错误认知是导致隐形犯罪的直接原因;我国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是隐形犯罪的现实原因。第三部分研究隐形犯罪的侦查对策。针对隐形犯罪知悉难的特点,为促成隐形犯罪侦查中“焦点”的获得,构建现代情报警务显得十分必要。面对隐形犯罪证据的隐秘和现场的特殊性,需要变被动侦查模式为主动侦查模式。而在主动侦查的模式下,秘密侦查措施的运用变得广泛,侦查的基本原则在隐形犯罪侦查中有了特殊的表现。在侦查与取证的措施上,不再固守传统的方法,而应充分利用科学给侦查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及新思路。第四部分研究隐形犯罪的防范对策。通过对隐形犯罪罪因的分析,隐形犯罪的防范对策应该是一个有层次的综合体。首先,应该采取多种社会措施,保证个体社会化的顺利进行;其次,提高对隐形犯罪的认识,完善监督体系;最后,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诱发隐形犯罪的社会条件。
其他文献
高校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教学管理的研究者。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和职责同高校的教学运行息息相关。现如今,高校教学秘书繁重而不受重视的工作给秘书们带来了
选取本院719例患者进行分析。719例患者中发生意外跌倒的有112例,意外跌倒的原因主要与患者的年龄、原发疾病、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认知程度、病区环境及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等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以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延髓麻痹和锥体束征等为主要临
侦查假设是侦查逻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侦查认识活动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侦查形势变幻莫测的背景下,建立的侦查假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件能否侦破,犯罪分子能否
2009年2月28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其中增加了一个新罪名,即我们现在所谓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由于是新增加的罪名,相关的司法解释还未出台,刑法学界对于
司法精神病鉴定作为判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否患有影响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疾病的法定程序,启动、质证、认证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是法庭获得鉴定意见、评价鉴定意见的关键。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问题在我国《公司法》中虽已有初步的规范,但是法律规定尚不完善,无法为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法律指导,此外,许多有关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的问题在法
《水浒传》描述了梁山好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反抗不正义的制度、追求社会正义的种种故事,传达出他们在遭受强烈压制和不公平待遇的状态下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反映了传统社会
20世纪以来,行刑社会化轻缓化思想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理念的逐步深化,世界各国都越来愈重视对未成年人人格身份特质的考量。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也采取了区别于成年人的特别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整个社会最突出问题之一,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