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多囊肾肾移植前后的临床研究 1、多囊肾肾移植后的临床特征 目的 对ADPKD患者肾移植术后长期随访,分析总体移植效果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978年至2002年46例ADPKD肾移植患者(实验组)和46名非糖尿病肾移植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分析。评估人、肾存活率(肾移植后1、3和5年)以及术后并发症如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人存活率(1、3和5年:ADPKD95.7%、91.3%、91.3%;对照组97.8%、95.7%、93.5%);肾存活率(1、3和5年:ADPKD93.5%、89.1%、87.0%;对照组95.7%、89.1%、87.0%);除尿路感染(尿路感染:ADPKD43.4%;对照组10.9%)以外的感染发生率相似。ADPKD组更易发生尿路感染(p<0.05)。两组心血管并发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DPKD3例,对照组4例)。ADPKD组男性和女性对比,有明显的人存活率(p<0.01)和移植肾存活率差异(p<0.05),女性组有更好的移植效果。结论 ADPKD组和对照组总体的人、肾存活率无明显差异。ADPKD组肾移植后男、女性随访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性激素的影响有关。由于尿路感染和严重的肺部感染可能是ADPKD患者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术后对感染进行严格仔细的监控十分重要。 2、肾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对多囊肾影响的探讨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药物对ADPKD的影响。方法 回顾总结24例ADPKD患者肾移植并免疫抑制治疗前后情况,对比观察腰部胀痛、肉眼血尿、高血压、多囊肾大小。结果 移植后腰部胀痛改善最为明显;术前频发血尿者为83.3%,术后减为12.5%,相差非常显著(p<0.01);高血压在术后一个月内改善不明显,而在术后一年时改善非常明显(p<0.01);多囊肾术前术后B超测定大小,无明显差异,呈现“稳定”状态。结论 ADPKD患者术后腰部胀痛、血尿、高血压等症状的改善可能是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推测作用机制,可能是ADPKD属基因决定基础上的免疫性疾病,或免疫因素在其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 多囊肾肾移植前后的基础研究 1、肾移植前后多囊肾病囊液中层粘蛋白水平的比较及意义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肾移植前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目的检测肾移植前后ADPKD囊液中层粘蛋白(LN)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盒对7例多囊肾(未肾移植)及4例多囊肾(肾移植O一3年,平均1.65年)的囊液进行LN水平的检测。结果未经移植组LN平均值为550.57ng/ml,移植组平均值为290.25ng/ml,相差显著(p<0.05)。移植组LN含量与移植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一0.958,p<0.05)。结论LN刺激对ADPKD细胞增生的作用十分明显,而肾移植后其含量的明显下降提示,肾移植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使囊肾的增生能力大为减弱。2、正常肾脏、多囊肾和肾移植后多囊肾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目的应用表达谱芯片研究正常肾脏、ADPKD以及肾移植后ADPKD肾脏组织基因表达差异,探索ADPKD的致病因素,并提出可能的治疗方法。方法按照正常肾和ADPKD肾、ADPKD肾和移植后ADPKD肾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将上述两组肾脏组织的mRNA用 Cy3和Cys逆转录荧光标记,制作cDNA探针,混合后与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ScanArray400o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数字化处理和分析后比较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以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RT一PCR)方法验证其中7条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肾组织与ADPKD肾组织中存在463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06条基因在ADPKD肾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CCNDZ(eyelinDZ,细胞周期素DZ), MMpl(基质金属蛋白酶1),TIMPI(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基因等,257条基因低表达;与一般ADPKD肾组织相比,肾移植后ADPKD肾组织中存在130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0条高表达,特别是BTGZ(B细胞易位基因)、DUSPS(双特异磷酸酶基因)等,70条基因低表达,特别是LUM(硫酸角质素蛋白多糖基因)、TGF一beta基因等;两组芯片上均存在表达差异的有13条基因,其中有研究价值的有LUM、GPX4(谷肤甘肤过氧化物酶基因)。以RT一PCR法验证的7条基因表达水平与芯片结果相一致。结论大量差异基因分析的结果显示ADPKD与正常肾脏相比,组织呈明显增生旺盛状态,细胞周期缩短;而肾移植后ADPKD与未移植ADPKD相比,则呈明显增生减缓甚至受抑状态,细胞周期延长。应用钙调素抑制剂、MMPs阻断剂等可能对ADPK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