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VA概念于2001年首次被引入我国后,瞬间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国资委宣布央企全面实行EVA绩效考核,更是将这股追捧热情推上了高潮。EVA绩效考核在央企的全面推行是我国绩效体系改革史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其最大的关注点在于:在EVA指标中,资本成本不仅包含了债务成本还包括了权益资本成本,这使得企业的内部现金流与外部筹得的资金一样,都具有资本成本,而不再是无成本利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央企的经营者更加谨慎地使用富余的内部现金流,进而有效抑制内部现金流富余所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然而,根据理论分析,实施EVA绩效考核也可能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使得经营者在内部现金流短缺的情况下放弃良好的投资机会,从而加剧了内部现金流短缺所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 本文在全面阐述相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内部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之间存在的关系,并且也将EVA绩效考核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制纳入其中。同时,选取2006-201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分别从过度和不足两个方面来探讨EVA绩效考核作为一种制度监督机制,在调节央企内部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上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如下结论:(1)内部现金流富余越多,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EVA绩效考核的实施能够削弱内部现金流对过度投资的影响,进而有效抑制内部现金流富余所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2)内部现金流缺口越大,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EVA绩效考核的实施反而会促进内部现金流短缺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进而加剧内部现金流短缺所带来的投资不足问题。 本文基于EVA绩效考核背景,探究了该制度的推行对央企内部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之间关系的影响。这不仅丰富了内部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的相关理论,同时也拓展了我国研究EVA应用效应的视角。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分别向国资委和央企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我国迸一步完善、推广EVA绩效考核制度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