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质性思辨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宋兴川编制的《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和罗特的《人际信任量表》(IT)对大学生的信仰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信仰和人际信任现状,而且为“信”的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措施。 《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包括三个维度:社会信仰、超自然信仰和实用信仰,九个因素: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神灵崇拜、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家庭崇拜和家族崇拜。《人际信任量表》分为三个维度:对陌生人的信任(泛化信任)、对熟人的信任(殊化信任)、对社会现象的信任。 研究结果表明:(1) 大学生信仰中社会信仰占优势,实用信仰次之,超自然信仰处于次要地位。性别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超自然信仰特别是神灵崇拜,其他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年级上,从大一到大四社会信仰和实用信仰整体上随年级升高。超自然信仰表现为大一,大三得分高于大二,大四。大三是各类信仰的转折期。 (2)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比较低,对陌生人的信任最低。在性别上,男性与女性的人际信任整体上没有差异。在对陌生人的信任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对陌生人的信任年级没有差异;大三学生对熟人和社会现象的信任低,与其他年级相比差异显著。 (3) 人际信任与社会信仰有正相关,与超自然信仰相关不显著,而与实用信仰成负相关。另外二级因素中,对陌生人的信任与宗教信仰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还与生命崇拜、金钱崇拜、家庭崇拜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对熟人的信任与神灵崇拜、金钱崇拜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对社会现象的信任与神灵崇拜、金钱崇拜、生命崇拜、家庭崇拜、家族崇拜有较显著的负相关。 (4) 社会信仰对人际信任三个分项目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而金钱崇拜有负向预测作用。其中宗教信仰对对陌生人的信任有正向的预测作用;国家主义和政治信仰对对熟人的信任有正向的预测作用,金钱崇拜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家庭崇拜对对社会现象的信任有负向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