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亚科箣竹属群的分子系统学初步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k710867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亚科的分类学和系统学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种子植物系统学研究中的难点之一,主要原因可能有:竹类植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并且营养体形态性状变异大;木本竹子有着漫长的开花周期(一般为20-120年),果实、子房和花序等标本难以收集完整;化石证据缺乏等。从而造成了学者们对于竹子系统发育的观点差异很大。   箣竹属Bambusa及其近缘属(主要包括牡竹属Dendrocalamus、慈竹属Neosinocalamus、、巨竹属Gigantochloa、绿竹属Dendrocalamopsis、狭义锐药竹属Oxytenanthera、泰竹属Thyrostachys、梨藤竹属Melocalamus等;属名主要按照《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一分册;本文称为箣竹属群)属于竹亚科的木本竹族Bambuseae的旧世界热带分支,约有240余种,占旧世界热带木本竹子种类的60%左右,是旧世界热带木本竹子的主体和核心类群。长期以来,本属群的系统位置和内部属间界定上存在着很大争议。   本文基于箣竹属群105个种的叶绿体片段psbA-trnH、rpl16、rpl32-trnL和核基因GBSSI部分序列,用最大简约法(MP,靴带值简写为BP)和贝叶斯分析(BI,后验概率简写为PP),对其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的初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牡竹属、巨竹属和狭义锐药竹属亲缘关系较近,形成了一个支持率较低的单系分支(在各序列系统树中的支持率为:psbA-trnH中BP=78、PP=0.99;rpl16中BP=64、BP=0.96;三个叶绿体片段序列联合分析中PP=1.00;GBSSI中BP=95、PP=0.62;四个片段序列联合分析中BP=57)。绿竹属取样聚在广义箣竹属内(支持率为:rpl16中BP=81、PP=1.00;三个叶绿体片段序列联合分析中PP=0.97;GBSSI中PP=0.83、BP=54;四个片段序列联合分析中BP=98)。泰竹属和梨藤竹属各自被支持为单系(支持率为,GBSSI中泰竹属BP=83、PP=1.00;梨藤竹属BP=76、PP=1.00)。慈竹属的系统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GBSSI基因序列的系统树有着最高的分支分辨率和支持率,psbA-trnH、rpl16序列次之,rpl32-trnL序列最低,显示出GBSSI基因片段在旧世界木本竹子较低分类阶层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的巨大潜力,而叶绿体片段不适合于木本竹子较低分类阶层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其他文献
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优势树种,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种源丝栗栲种子发芽、育苗基质处理以及苗期光合特性等进行研究,得出了丝栗栲种子贮藏
枳椇(Hovenia acerba)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植物,福建省的枳椇种质资源丰富兰鄹=?省各种源地枳椇种质的优劣,对?ㄊ×摇⑷鳌⒛掀胶透V?4个地区11个种源地的31株优树的果
作为我国竹林中分布范围最广泛、面积最宽广、蓄积量最多和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类植物之一的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由于目前粗放的经营模式,导致存在低产林面积大、毛竹质
选用来自贵州黎平马褂木优良种源的23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设置低N和高N两种水平的盆栽实验,以研究马褂木家系苗木生长对N素营养的遗传反应差异及所受遗传控制。结果表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