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增发,又称非公开发行股票,是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重要方式,在A股被归为“一级半市场”投资。2006年5月证监会颁布实施《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以来,由于发行条件宽松、定价机制灵活、适合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优点,逐渐成为绝大部分上市公司首选的再融资工具。
本文对A股定向增发市场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论意义方面,通过分解超额收益成分因素,采用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收益率波动多样化的定增案例,拓展定向增发在我国的理论研究;现实意义方面,本文研究可以为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有效决策,也为监管政策再平衡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内容为: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把A股2006年5月18日至2017年底前发行的(2018年底期间已解禁)的所有1652例竞价类定向增发(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参与的定向增发)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三步多元回归模型对A股定向增发相对于沪深300超额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著,对投资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力度。本文将超额收益率分为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折价收益率,另一是禁售期持有股票时由于公司成长性带来的持有期收益率。实证研究表明,增发股数比例、大股东认购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都对定增折价带来的收益率部分产生正向作用;而募资规模与大盘指数越高时,折价收益率越低。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市场涨幅越高,禁售期持有股票的收益率越高,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运用资产的能力越高越能带来正向收益;项目融资的定增新股比非项目融资的禁售期收益率平均低了8.9%;而公司规模(总市值)越大的持有收益率越低。综合来看,定增超额收益与增发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公司规模(总市值)负相关;而项目融资为目的的定增,相比于其他目的定增收益率,平均低了9.6%。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将理论实证研究中的定增超额收益率拆分成为两大部分——折价收益率和禁售期持有收益率——分别进行回归,并且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从而提升模型质量。通过逐步回归得到结论:折价带来得收益率部分与增发股数比例、大股东认购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募资规模、大盘指数负相关。
(2)结合作者通过实践得出的经验结论和体会对结果加以阐释,从而可以对市场各方参与者(包括监管层及融资方)提出更扎实牢靠的建议。本文创新性的对融资方上市公司提出建议,阐述了不适宜采取定向增发融资的两种情况:1)公司现金流充裕时采用定增融资,不仅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会给资本市场造成“圈钱”的不良印象;2)预判公司未来业绩波动较大或处于下行周期时,若采取定向增发进行融资,容易让投资者产生亏损,不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维持良好形象。
(3)第三个创新点在于,本文从定向增发目的、企业所处行业角度去重点分析超额收益影响情况。一方面,从定增目的分类的统计结果来看,实际控制人资产注入为增发目的的上市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率平均值位居最高达到了142.52%,当实际控制人选择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时对市场宣布了一定的正面信息,未来股价表现也更好。另一方面,本文对定增企业所在行业进行分类,分析不同行业的发展与特点对定增超额收益率产生的影响大小及潜在原因。通过分析,军工、房地产等行业收益率较高。军工行业是政府大力扶持,房地产业赶上了过去十年的黄金时间,呈现指数型增长。这些行业带给投资者的超额回报率都相当可观。而位居末位的银行、农林牧渔、轻工制造业这类市值较大、弹性较差的传统行业,由于成长性不足,不受投资者的青睐。
本文对A股定向增发市场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论意义方面,通过分解超额收益成分因素,采用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收益率波动多样化的定增案例,拓展定向增发在我国的理论研究;现实意义方面,本文研究可以为参与定向增发的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提供有效决策,也为监管政策再平衡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内容为:在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把A股2006年5月18日至2017年底前发行的(2018年底期间已解禁)的所有1652例竞价类定向增发(投资者可以用现金参与的定向增发)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三步多元回归模型对A股定向增发相对于沪深300超额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于超额收益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著,对投资收益率有一定的解释力度。本文将超额收益率分为两大部分构成,一是折价收益率,另一是禁售期持有股票时由于公司成长性带来的持有期收益率。实证研究表明,增发股数比例、大股东认购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都对定增折价带来的收益率部分产生正向作用;而募资规模与大盘指数越高时,折价收益率越低。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和市场涨幅越高,禁售期持有股票的收益率越高,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运用资产的能力越高越能带来正向收益;项目融资的定增新股比非项目融资的禁售期收益率平均低了8.9%;而公司规模(总市值)越大的持有收益率越低。综合来看,定增超额收益与增发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公司规模(总市值)负相关;而项目融资为目的的定增,相比于其他目的定增收益率,平均低了9.6%。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1)将理论实证研究中的定增超额收益率拆分成为两大部分——折价收益率和禁售期持有收益率——分别进行回归,并且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从而提升模型质量。通过逐步回归得到结论:折价带来得收益率部分与增发股数比例、大股东认购比例、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正相关,与募资规模、大盘指数负相关。
(2)结合作者通过实践得出的经验结论和体会对结果加以阐释,从而可以对市场各方参与者(包括监管层及融资方)提出更扎实牢靠的建议。本文创新性的对融资方上市公司提出建议,阐述了不适宜采取定向增发融资的两种情况:1)公司现金流充裕时采用定增融资,不仅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而且会给资本市场造成“圈钱”的不良印象;2)预判公司未来业绩波动较大或处于下行周期时,若采取定向增发进行融资,容易让投资者产生亏损,不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维持良好形象。
(3)第三个创新点在于,本文从定向增发目的、企业所处行业角度去重点分析超额收益影响情况。一方面,从定增目的分类的统计结果来看,实际控制人资产注入为增发目的的上市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率平均值位居最高达到了142.52%,当实际控制人选择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时对市场宣布了一定的正面信息,未来股价表现也更好。另一方面,本文对定增企业所在行业进行分类,分析不同行业的发展与特点对定增超额收益率产生的影响大小及潜在原因。通过分析,军工、房地产等行业收益率较高。军工行业是政府大力扶持,房地产业赶上了过去十年的黄金时间,呈现指数型增长。这些行业带给投资者的超额回报率都相当可观。而位居末位的银行、农林牧渔、轻工制造业这类市值较大、弹性较差的传统行业,由于成长性不足,不受投资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