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x760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价值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从19世纪末开始就有学者对自我价值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研究成果。但时至今日,以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个体自我价值感的干预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以达到探索和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为目的,为高校今后开展各方面的心理辅导或学生工作提供借鉴。  本研究以武汉理工大学大一至大四的24名不同专业的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将24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人。实验组接受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100-120分钟,共6次600-720分钟的团体辅导,对照组则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  实验组的成员接受前测、后测和三个月后的追踪测试,对照组的成员接受与实验组相同时间的前测和后测两次测试。自变量为实验处理,因变量为自我价值感,成员完成《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上的前测、后测和追踪测试,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同时领导者考察了成员在《团体活动反馈表》上的填写情况并加以分析,领导者还就《团体领导者个人评估》对每次活动情况加以记录和整理,作为对实验结果的补充和佐证资料。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没有差异。  第二,经过探索和提升自我价值感的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后测与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后测相比,除了个人、社会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生理自我价值感三个维度之外,在其他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且实验组的总体自我价值感水平有显著性提高,且差异显著(p=0.008<0.01)。  第三,经过了探索和提升自我价值感团体辅导的实验组前后测相比,除了个人、社会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两个维度之外,在其他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并且在社会、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的心理自我价值感四个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  第四,对照组在实验组进行实验的这一段时间内自我价值感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自我价值感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  第五,实验组三个月后的追踪测试中自我价值感水平和团体辅导后自我价值感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保持了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的效果。  在主观评价方面,《团体活动反馈表》和《团体领导者个人评估》表明:成员可以在一种温暖、友善、接纳的氛围中,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经验、感受和收获,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美德,团体领导者能够把握方向、适时干预,有效达成团体目标。  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和提升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团体辅导对于提高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水平是有效的,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其他文献
新型双面涂板工艺的推广与应用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极板生产过程中的因单面涂板造成的极板化成后弯曲、变形,活性物质脱落等弊端,以及因背面金属板筋裸露而在以后的使用中被腐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教育变革的失败归咎于教师的抵制,但事实证明,教师抵制变革的主要原因是变革带给教师的主观现实。而教师的主观现实部分是由变革的特定性质决定的,越是复杂的
盛夏,树木繁荫,一半沐浴阳光,一半洒落阴凉.李木森,人如其名,他即给学生带来“阳光”,也为学生铺就“阴凉”.在暑假前夕,记者来到虽远离闹市,但声名斐然的国家重点技工学校—
根据电火花线切割自动编程系统对零件智能化、参数化设计以及零件的三维显示和加工过程仿真的需要,通过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对象的分析,结合OpenGL在图形几何建模上的特点,建
自Tversky和Kahneman(1981)研究人们的决策行为时发现框架效应这一现象以来,框架效应一直都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框架效应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消费、商业和医
近些年来,大学生自杀问题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其中女大学生的自杀问题也引起了高度重视。本研究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来自武汉地区的六所高校的609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
本人有幸受一家汽车经销商邀请,试乘试驾2014款美国佛利蒙总装厂生产的Tesla纯电动汽车,感觉提速特快,风驰电掣,司机右侧中控台大的iPad显示良好的人机对话画面,该车串联了6187块
首先,有必要介绍一下本次活动的发起方——爱驾传媒.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策划组织了这次重走G318打造国民公路”为主题,为期36天的官方路演活动.3月18日,车队从G318零公里处上
期刊
近十年来,学术界出现越来越多关于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研究,对儿童社会情绪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一系列有关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实证研究表明,儿童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
网络游戏成瘾危害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方面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探讨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因素,并探讨如何给那些存在网络游戏成瘾倾向的大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援助。